游客

第三方网站代销禁而不止 资管产品监管趋严转卖信托

游客 2017-08-04 10:34:28    201089 次浏览

■本报记者 李亦欣

不知关注信托的人有没有发现,在各大搜索平台输入“信托”二字并点击回车键后,第一个搜索结果多数时候并非信托公司。在以出价高低作为排名先后主要依据的搜索页面中,占据最前面的多数时候是所谓的“第三方”。

尽管监管机构三令五申,禁止第三方机构代销,或以提供咨询、顾问、居间等方式直接或间接推介信托计划,近年也有部分信托公司因违规委托第三方机构代销而受处罚,不过,信托与第三方的藕断丝连,在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中可见一斑。

记者随机点开了一家宣称主打信托产品的第三方网站并对其上面列明的项目,网站工作人员、涉及的信托公司进行咨询。一方面,该网站自称和信托公司有合作关系;而另一方面,其首页列出的所谓的合作信托公司也纷纷撇清关系,称“从未听说过该家网站”或者“未授权过任何第三方”。

不过,总部位于广州的一家信托公司人士表示,银监会对信托监管很严,去年信托产品的收益率没有优势,第三方主要的产品是基金子公司的资管或契约型基金产品,现在证监会的监管也趋于严格,第三方的产品更少了,便又回来找信托。

  真假“合作伙伴”

记者发现,一些第三方网站提供的信息比信托公司要“全”得多。

比如在一家自称“以信托和政信产品为主打的金融电商平台”平台上,点开之后,先是弹出了该网站的免责条款以及《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同时,在弹窗侧面,标注着“收益高”“真安全”“全披露”以及“服务优”。在网页首页的底端,赫然写着合作伙伴,包括四川信托、中信信托、中江信托等6家信托公司。

同时,在该网站的首页,挂着部分信托计划以及其他形式的产品。可以看到该网站不但销售集合信托产品,还销售资管计划、债券基金、股权基金、债券基金以及金交所的部分产品。记者随机点开了几款信托产品,除了详细介绍了信托计划的产品名称、产品期限、投资领域,融资主体、资金用途、还款来源、风控措施、项目亮点,还列出了募集账号,详细到了信托公司的账户名、账号以及开户行。

而信托公司,由于属于私募机构,一般不会将这些详细的产品信息“挂网”。

例如,“被披露”产品详细信息的国通信托在回复记者的采访时表示,“官方网站披露信息相对简要,只是起到引导客户的作用,意向客户若要购买我司该款理财产品,销售人员会向客户详细介绍产品信息,同时向客户提供投资指南,都有详细的风控措施介绍,另外,项目风控措施在信托合同中也有明确列示”。国通信托进一步表示,“风控措施在该产品的投资指南和信托合同上都有列明,网上的风控措施信息可能摘抄自投资指南和信托合同。”

记者大致统计了一下该网站代销的产品,涉及到国元信托、中泰信托、大业信托等信托公司的近20款产品。

记者以投资者的身份致电该网站400客服人员,在与该人员的交流中,对方向记者表示,“我们有基金管理人资格,之前是做线下运营的,做了已经有三四年了,近期才刚刚做线上销售”,同时对方也对记者表示,他们主要是做产品包销。

当记者询问相关信托产品时,他还对记者表示,“我们也有自己主打的项目产品,比如一些私募债”。当记者询问是否经过信托公司授权来卖这些信托产品时,对方首先表现得比较谨慎,当得知只是个人投资者,想确认一下该网站的产品是否真实、是否得到信托公司授权时,对方随即对记者明确表示,确实和信托公司合作。

不过该人员的说法随即遭到了信托公司的明确否认——非但代销的信托产品受托公司否认授权或者有合作关系,其首页列出的所谓的合作伙伴也纷纷撇清关系,称“从未听说过该家网站”或者“未授权过任何第三方”。

在记者向部分信托公司求证的过程中,便发现该网站已经默默撤下了部分产品,产品数量由20款变为16款。

其中,当记者再次查询时,“挂网”的产品已仅剩13款,大业信托的“晟鑫1号信托计划”已经无法查询,显示系统异常。据大业信托相关人士表示,“这款产品马上销售完毕了,剩余额度不足1000万”。同时,该人士对记者称,大业信托从未授权第三方网站发行过产品,所有产品都是直销和银行代销,不和非金融机构合作销售。此外,中融信托、中泰信托的产品也无法查询,据了解,部分信托公司已通过交涉敦促相关网站下架产品。

隐秘的代销江湖

不过,尽管信托公司不断否认“第三方代销”,但是信托与第三方的合作其实也没有完全掐断。

相比前两年,第三方理财平台代销信托要收敛不少。“这两年监管越来越严,第三方的发展环境也大不如前。”有信托人士对记者表示。

总部位于广州的一家信托公司人士表示,银监会对信托监管很严,去年信托产品的收益率没有优势,第三方主要的产品是基金子公司的资管或契约型基金产品,现在证监会的监管也趋于严格,第三方的产品更少了,便又回来找信托产品了。不过这两年信托公司的直销能力也提高了不少。

尽管如此,在搜索信托产品时,还是能看到不少第三方网站挂出的信托产品推介信息,华融信托研究员袁吉伟认为,有的只是从信托公司网站链接的,为了吸引客户。在记者的调查过程中,第三方坚称和信托公司有合作,而信托公司亦斩钉截铁的表示绝对没有授权第三方网站销售信托产品。

据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信托产品仍维持‘刚性兑付’,第三方通过这一点先‘忽悠’住客户,而且只要有客户关注了,他们再推荐别的产品。就好像有一些不太正规的房产中介一样,先在网上挂几个地段好,租金低但实际未必有的房源,等你打过电话或上门后,再给你推荐其他的房源。”

同时,有业内人士还表示,目前部分信托公司的确和第三方私下有合作,尤其是直销能力不强的信托公司。虽然因监管原因信托无法向无销售资质的非银机构支付费用,但有些小项目的融资方可以向三方支付费用,合作协议不一定是和信托公司签的,但是的确在销售;有些项目就是第三方的项目,只是拿信托当通道。

另一业内人士表示,监管不允许信托和第三方合作,但是一些中小型信托公司确实没有直销能力,银行代销也不太认可他们,所以他们只能选择与第三方合作,尤其是现在募资难度加大,渠道的作用更大。

华融信托研究员袁吉伟认为,监管部门其实应该考虑对于类似第三方的机构代销信托实行牌照制度,既有利于扩大信托销售渠道,也有利于解决信托公司募资问题。从监管层面看,既然无法盯着每个产品是不是第三方销售的,而第三方有需求也有代销的能力,与其一味封堵,或许可以考虑以合理的方式疏导。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