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用科技武装“大脑”:北京市脑科学和类脑计算论坛成功举办

游客 2017-07-04 17:21:34    201392 次浏览

近两年,“人工智能”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词汇之一。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又离不开“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最近,在科技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中,就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列为重大科技项目。

基于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6月28日,由北京市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类脑智能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北京市科技信息中心、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电子信息领域中心、北京灵犀移动通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承办的北京市脑科学与类脑计算论坛在海淀区西郊宾馆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类脑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徐波研究员主持,中科院神经所、生物物理所郭爱克院士,中科院自动化所曾毅研究员以及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潘纲教授作特邀报告。100多名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参加了本次论坛。

用科技武装“大脑”:北京市脑科学和类脑计算论坛成功举办

北京市科委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处曹岗处长致辞,他介绍了举办脑科学与类脑计算论坛的意义,为本次论坛拉开了序幕。郭爱克院士基于脑科学的4个目标——理解脑、保护脑、模拟脑、发展脑,对国内外的脑科学发展现状作了全面的介绍,并鼓励科研人员以“敢为天下先”的态度继续脑科学相关的研究。

曾毅研究员从脑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研究交叉的视角回顾了与类脑智能研究的历史,介绍了其团队开展的脑认知模拟、类脑脉冲神经网络和类脑模型在无人机、机器人上的应用,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做了展望。他指出,类脑智能科学的发展方向就是通过类脑机理达到类人行为上的强人工智能。

潘纲教授从人工智能和神经科学的发展出发,介绍了人通过意念控制机械手玩“剪刀石头布”,猴子意念控制机械臂避障等脑机融合的若干典型相关工作,并进一步提出可以从信息视角——从脑机接口到脑机融合,系统视角——从人在环路走向脑在环路,以及智能视角——从人工智能走向混合智能这三个视角来看待混合增强智能。

整场论坛现场气氛热烈,参会人员与嘉宾进行了深入的互动探讨。脑科学和类脑智能技术正是两个重要的前沿科技领域,且二者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发展是近年来国际科学界涌现的新趋势。脑科学研究对大脑认知神经原理的认识,提升了人类对自身的理解和脑重大疾病的诊治水平,也为发展类脑计算系统和器件、突破传统计算机架构的束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最后主持人徐波研究员对三个报告做了精辟的总结,并鼓励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积极投身到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的研究中去。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