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寻仙》手游融合非遗民俗文化,举办非遗直播

游客 2017-08-07 12:53:33    201401 次浏览

 (速途网上海讯/报道:程婷婷)8月4日下午,在《寻仙》手游组织的“中国风有毒”线上直播后,龚琳娜在接受采访中表示,“我们在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时候,都在想怎么样传承,但却很少人谈及如何做融合传统民俗文化的创新。”由腾讯运营的神话飞仙手游《寻仙》,融合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在8月1号全平台上线后,组织了一场“中国风有毒”的线上直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手游的结合,为非遗项目走进年轻人生活提供了更好的平台,非遗在手游平台的植入,同样也丰富了手游平台的内容。

《寻仙》手游融合非遗民俗文化,举办非遗直播


  非遗文化发展困境

每一个非遗项目,早在几千年前,都与当下人们的生活、娱乐息息相关,并成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遍布大街小巷的非遗项目,在科技的飞速发展下,与人们的生活开始脱节,最终淡出人们的视线。2005年,国务院第一次提出,开始进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皮影戏、油纸伞等这样的非遗项目开始有了重新走进人们视线的机会。从05年到今天,历经12年的非遗保护并非想象中轻松。

非遗项目的生存依附于项目为其产生的附加值,而在不借助新兴技术的条件下,非遗项目的生存仅仅只是依靠传统的电话销售等点对点的形式进行传播。传播范围仅局限于本身热爱该类艺术的圈内人士,其传播形式以依托相关艺术爱好者口口相传为主的单一渠道进行传播,在这样的传播条件下,传播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在单向度、单一性的被动传播模式下,非遗项目的发展道路显得格外坎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唯一法定继承人毕六福、巴中皮影传承人肖德秋先生,在提及非遗艺术在发展中的艰难中提到,在信息闭塞、发展落后的相关艺术发源地里,由于非遗艺术与年轻人生活格格不入等多方面问题,在艺术的传承与传播上遭遇重大挫折。肖德秋先生提到,自文革后开始从事皮影事业以来,历经了皮影的繁华与衰落,到1990年开始,皮影项目的演出开始减少,以皮影戏为代表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于当今生活完全脱节。

 让创新富于艺术传承新的生命力

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为非遗艺术带来颠覆性的打击,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为非遗项目的未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未来的发展,传统的艺术应该在多方面进行更加创新性的开拓、发掘。在保留传统艺术精髓的基础之上,在艺术形式、传播渠道、艺术内容等多方面,符合当代年轻人生活内容、方式,让传统艺术的传承、发展上与时俱进。在提及传统艺术的市场发展时,龚琳娜告诉速途网,“迪士尼中的形象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对于老艺术的传承,需要在艺术造型、传播渠道等多方面挖掘、打造更具有创新性的新艺术形式,不创新的传承没有生命力。”

而当现代人的生活迎来信息化,手机功能的无限开拓,已经让年轻人的所有娱乐与手机绑定在一起。手游成为新新人类娱乐生活的重要一环,当渐渐与日常生活脱节的传统文化与手游联系在一起时,用游戏的方式感受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加大了非遗艺术的影响力。此外,介于手游基于互联网技术、3D MMORPG等多种先进技术之上,用户在手游的使用中更多的,属于沉浸式体验。在基于以纯正中国神话为蓝本的手游中,用户在角色扮演后,“寻仙”过程中,能够亲身感受苏绣、泥人儿、口技等多种非遗艺术独特的魅力、令人惊叹的技艺以及艺术完成的不易。在用新鲜、独特的技艺吸引新一代年轻人后,在亲身体验后对中国传统艺术新生敬畏,最终成为传统艺术新的传播者,为传统艺术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具有精湛的口技技巧的口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方浩然则表示,因为自己本身也是90后,对互联网这种新型传播途径则表示更加欢迎。“原本的非遗技艺可能跟日常生活不相关了,而通过互联网,尤其是游戏这种方式把传统文化再次发掘出来,这是我们非常希望见到的结果,可以让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到中华文化的艺术美”。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未来发展在新时代下的冲击之下,面临更多的挑战。笔者认为,在新时代下,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除了需要社会各方的保护与尊重之外,更重要的是不断的创新发展,寻找一个与时俱进的方式。在传播渠道等多方面开拓创新,让年轻人真正、主动成为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者。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