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流言揭秘:洗涤剂中化学物质多,常用会致癌?

游客 2017-04-20 09:44:21    201298 次浏览

编者按:

“石化清洁剂对人体是否有危害?”一直都是消费者比较疑惑的问题。最近,有篇流传甚广的文章《石化清洁剂是人类致命的杀手》,号称清洁剂会诱发癌症。但仔细分析后,这篇文章有许多谬误和夸大之处。较真邀请了胡远东医生对该文进行查证。此为第二篇,主要分析使用洗涤剂到底值不值得担心。

较真鉴定

日常使用洗涤剂健康问题不必担心。

1、一种叫表面活性剂的物质是洗涤剂洗净能力的主要来源,其经口毒性属于“低毒”和“实际无毒”等级。日常生活里,除非一口气强行灌进大量洗涤剂,平时洗涤东西经皮肤摄入的量比起毒理实验的口服摄入量可以忽略不计。目前也没有确切证据表明日常使用洗涤剂会致癌。

2、洗涤剂中的磷酸盐对人体相当安全,“荧光增白剂致癌”也是以讹传讹。

3、日常使用洗涤剂健康问题不必担心,真正值得注意的问题在于,使用洗涤剂产生的污水存在污染环境风险的,而严重的环境污染又可能反过来危害公众健康。但对此,激进态度解决不了问题,避免滥用,治理污染,改进生产工艺才是该做的。

查证者:胡远东 |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说洗涤剂之前,我们先介绍另外一种化合物:短时间内大量摄入该物质可以引起头痛、恶心、呕吐、抽搐和昏迷,而少量该物质进入呼吸道也会导致窒息死亡,构成它的化学元素在单体状态下都高度易燃,它还是多种强腐蚀性溶液的主要成分,如果在实验室中将这种化合物与培养的细胞放在一起,很快就会导致细胞膨胀、破裂……

听上去很危险是吧,实际上这种化合物是——水。当然,用水作为例子不能直接证明洗涤剂是有毒或是无毒,但至少可以说明一个道理:讨论某种物质的安全性,不应以其在超剂量、非常规使用方式下会造成的危害作为依据,而要从实际使用场景出发、结合它在生活中起到的正面作用综合权衡利弊。以下我们简要介绍洗涤剂中各个成分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对健康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洗净能力的主要来源,这类化合物分子的特点是两端分别为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由于日常生活中难以用清水清洗干净的污渍大多数是蛋白质类或油脂类(牛奶、笔迹),而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团可以“拉住”污渍,“污渍 表面活性剂”结合物与水分子的亲和力大大增加,更容易从衣物纤维等表面进入水中,从而达到清洗效果。

流言揭秘:洗涤剂中化学物质多,常用会致癌?图1、表面活性剂结合并带走污渍

在2015年颁布的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根据经口摄入时的LD50(导致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将物质分为极毒,剧毒,中等毒,低毒和实际无毒5个等级[1],LD50越低,该物质的毒性越强。我们在化学物质毒性数据库(http://www.drugfuture.com/toxic/search.aspx)中可以查到15万种化学物质的LD50等参数,洗涤剂用表面活性剂的LD50都在1g/Kg以上,部分甚至在5g/Kg以上,属于该标准中的“低毒”和“实际无毒”等级,作为参考,食盐的LD50是3g/Kg,乙醇是7.06g/Kg,而阿司匹林只有0.2g/Kg。如果我们将用于动物实验的剂量换算成用于人体的量,要使体重60Kg的被试对象中一半发生急性中毒死亡,至少得60g表面活性剂,按洗洁精或者洗衣粉中10%为表面活性剂计算,得捏着每个人的鼻子强行灌进去一两斤。这当然只是假设的情况,谁没事拿洗洁精当蜂糖水喝着好玩呢,即使是蓄意自杀也不会有谁采取吃一小桶洗洁精、洗衣粉的奇葩方式(为什么我会想起来《九品芝麻官里》那个白糖拌砒霜的桥段?)。而且这可是食用时才会导致的急性中毒反应,我们日常接触洗涤剂都是通过皮肤,由于角质层的存在,大分子物质很难渗透进入皮下和血液循环,所以经皮肤吸收的量比起毒理实验的口服摄入量可以忽略不计。

除了急性毒性,我们还关心长期接触洗涤剂是否会导致肿瘤等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肿瘤研究中心(IARC)是肿瘤公共卫生研究的权威机构,IARC公布的最新致癌物表将各种物质按照证据充分程度从高到低分成I级(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对人类有致癌作用)到4级(很可能对人类不致癌),在这个表格里,与清洗剂有关的仅有被列为2B级致癌因素的“从事干洗职业”,这个2B的意思不是你们以为的那个2B,而是表示“对人类证据有限,动物证据不充分,或对人类证据不足,对动物证据充分”,即还没有很充分证据表明与人体肿瘤相关[2]。商业干洗过程用到的四氯乙烯等有机溶剂与家用洗衣液、洗洁精的化学性质存在很大差异,接触时间和剂量也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因此这个分级对家用洗涤剂不具有参考性。需要重点强调的是,“没有证据”的意思并非否定或肯定其致癌性,正确的解读应当是是“说肯定致癌或者不致癌都是不科学的”。

好啦,作为网友口中的洗地砖家,我应该接着说表面活性剂完全无害才对,但是接下来要说的则是一类危害比较明确的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NPE进入环境后会降解为具有类雌激素作用的壬基酚,壬基酚通过生物体富集效应进入人体后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等健康问题。联合国环境保护署和欧盟均将壬基酚及其母体NPE列为需要控制的环境污染物,欧美国家近年都出台了对壬基酚及NPE的禁令,我国环保部也已经禁止在家用洗涤剂中添加NPE,并将其列入禁止进出口物质,但NPE在纺织、印染等行业中仍有使用,根据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的调查,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环境中壬基酚的含量尚不足以对水生动植物造成直接危害,而在少部分地区已经对该地区生态系统造成威胁[3],因此全面禁止使用NPE类表面活性剂是非常有必要的。

清洗剂中的磷酸盐、荧光增白剂等添加成分对健康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虽然是清洗工作的主力,但他属于对劳动环境比较挑剔的那一类员工,如果水里面的钙、镁阳离子比较多(水质硬度高),或者水质pH值较低,都会导致表面活性剂消极怠工,为了保证它能正常工作,就需要在洗涤剂中加入其他物质,主要是能够络合(分子或者离子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很稳定的新离子的过程)钙镁离子的磷酸盐、硅酸盐、聚丙烯酸盐等助洗剂。磷酸盐对人体相当安全,生物调节酸碱平衡的主要手段就是体液中的磷酸根,临床上也有非常多的注射剂采用磷酸盐配方。不过磷元素的问题不在于其安全性,而在于其营养性——这东西本身就是植物生长必需的重要肥料(还记得为了能“吸收两米以下氮磷钾”的金坷垃闹起来的日本人和非洲黑叔叔吗)。过多的含磷酸盐污水如果未经处理就排到自然水体中,会导致水生植物疯长,水体中氧含量过低、水生动物大量死亡,因此采用硅酸盐、聚丙烯酸盐等无磷成分替代含磷配方成为重要的环保措施,目前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出台规定禁止含磷洗衣粉,但尚未成为国家标准。

流言揭秘:洗涤剂中化学物质多,常用会致癌?图2、水体富营养化后死亡的鱼类

荧光增白剂能提高织物的白度和光泽,因此也是洗衣粉、洗衣液的重要成分。一直以来“荧光增白剂致癌”的说法都在网上广为流传,可不仅在上文IARC的主要致癌物列表中没有找到荧光增白剂的踪影,笔者在中英文数据库中也没有找到证明其致癌的临床研究文献,欧盟2004年和日本2007年就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评估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也未发现对人类有明显的急、慢性毒性[4]。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还在2011年举行过专家媒体见面会, 专门请了国内公共卫生、化工、毒理领域的多名专家就此问题向公众和媒体进行澄清,不过就目前的网络舆论来看似乎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似乎可以作为“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的最好注脚。

总结

从上面的资料和分析可以看出,已有科学证据证明洗涤剂中的主要成分对人体的直接毒性作用较小,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家用洗涤剂更是非常安全的,如果仅仅从健康角度出发,完全没有必要花高价去购买所谓“纯天然洗涤剂”。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使用洗涤剂产生的污水在未经无害化处理时是存在污染环境风险的,而严重的环境污染又可能反过来危害公众健康。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洗涤剂是现代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其他所有工业产品一样,给我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安全隐患,消费者应当避免随意滥用,生产者应当不断改进工艺,作为研究者和媒体则应公正地报道其利弊,这样才能在提高全民生活品质的同时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盲目的反对并不具有任何的可操作性,因为即使你愿意每周花几个小时熬皂角水、手搓棒打地采取纯天然的洗衣方式,现代社会也没有那么多皂角和流水供你使用了,现代人也很难负担得起这样做的时间成本。如果要做到某些激进人士声称的“不使用一切石化产品”,我们就先要把身上的衣物鞋子都脱了——里面都有塑料化纤成分,然后把自己口粮减少二分之一——现代农业的增产的一半以上归功于化肥,出门不能坐汽车,顿顿做饭捡柴火烧。这些盲目反对科学进步的人,正是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里描述的那些 “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的孱头和昏蛋,而只有那些“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人,方能做到“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参考文献: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 Agents Classified by the  IARC Monographs , Volumes 1–117。 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3。陈慰双, 我国水环境中壬基酚的污染现状及生态风险评估。 2013, 中国海洋大学。

4。董仲生, 从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CXT的毒理学数据看其使用安全性。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12(04): p。 22-34。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