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微医开设首家全科诊所 互联网医疗终将走向线下?

游客 2016-12-22 06:38:51    200786 次浏览

本报记者 卢杉 上海报道

导读

“全科中心承上启下,每个省共建的互联网医院都与代表性医院成立了协同中心,向下对接社区卫生中心、药店、社区和写字楼的健康中心等网点。”

继丁香园、平安万家、杏仁医生等移动医疗开出线下实体医疗机构后,另一互联网医疗微医集团近日也在杭州启动了全科中心。

“国内基层医疗发展远未跟上,而在欧美80%的首诊由全科医生完成。”微医董事长兼CEO廖杰远介绍,“医疗一定是以线下为基础、为核心,这个全科中心是与线上互联网医院形成闭链的关键。”

微医全科中心性质为“社会办医疗机构”下的“综合门诊部”类别,为微医旗下实体医疗机构,是其在线诊疗、远程会诊、线下医疗闭环运营的重要部分,计划未来三年内在全国建成100家连锁全科中心。

由于纯线上无法提供真正的医疗服务,多家巨头开设了线下诊所。从丁香园诊所、杏仁医生Wework工作室,到平安万家推出万家诊所等,从线上转到线下寻求闭环的盈利模式、移动医疗公司能否驾驭实体医疗机构等,结论待考。

  定位全科与基层

微医定位基层和全科的平台,是借了目前医改“强基层”的东风。

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表示,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上提出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第一就是以基层为中心,深化医改也是强基层。“但老百姓对医改带来的获得感仍然不强,问题就出在最后一公里。”

如何激活基层医疗?毛群安认为:“微医的全科中心,相当于借助互联网打造互联网医院,实际上是使优质资源利用最大化。”

从2011年至今,国务院多次发文推进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指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而目前全科医生的缺口仍然很大。根据此前国家卫计委基层卫生司副司长诸宏明的数据,从2009到2014年,中国卫生技术人员增加了167.6万,其中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仅占16.8%,床位增加了176.6万张,但基层医疗机构的新增床位仅增13.8%。“现在全国满打满算也只有不到19万全科医生。比较理想的情况是,1万个居民拥有两到三名全科医生,缺口还是比较大。”

互联网医疗被寄予厚望。国家卫计委基层综合处处长黄磊指出,一方面通过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辅助诊断等形式,可以推动优质资源纵向流动,使居民在就近的基层机构获得像大医院一样的优质服务;另一方面,通过远程教学、网上授课、网络带教等形式,培训基层的全科医生,帮助其提高能力和水平。

微医今年马不停蹄在全国开出了十几家互联网医院,此次更将全科中心视为打造线上线下闭环的重要布局,下设全科、妇产科、儿科、牙科、中医科、皮肤科、心理科、检验科和医学影像科等,向上对接微医互联网医院。

廖杰远表示,互联网结合线下实体医院,对接资源,线下部分包括三甲医院、社区医疗中心和药店。而全科中心承上启下,每个省共建的互联网医院都与代表性医院成立了协同中心。向下对接社区卫生中心、药店、社区和写字楼的健康中心等网点。

  线上线下新趋势

经过五六年的发展,在移动医疗同质化严重,市场越来越饱和的情况下,2015年底至2016年,移动医疗进入“寒冬期”,业内开始思考如何更进一步将用户流量变现、探索更多商业模式。

移动医疗公司纷纷布局线下重资产诊所,相对于此前的轻资产线上运营模式,有了较大转变和挑战。

如丁香园从上线来问医生到丁香诊所,外界将此看作把2000万用户“变现”,创始人李天天此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谈变现还太早”。

一位业内分析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移动医疗在改善就医流程方面,可能差不多走到头了。微医不再专做挂号,丁香园搞起了诊所。除了死了的,活着的都在往医疗服务上转型。”

“走线下是目前互联网医疗没有办法的办法,只做线上深度不够,更重要的是无法变现。”独角兽工作室创始人刘谦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医疗服务大部分交易付费在线下完成,只做线上导流收入有限。“所以大家都希望做成闭环,切进交易环节,用手上的患者或医生资源,导入到线下诊所。”

“往线下发展只能说是互联网医疗进入新阶段的一种探索,不能说这个模式就一定是对的、能走通。”刘谦认为,其阻力在于模式和患者的支付意愿等方面,“问题在于此前的线下全科诊所并没有很好的盈利模式。线上没办法了就在线下试一下,说不定有机会。”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