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10岁熊孩子猜出妈妈银行卡密码 花近2万元玩手游

游客 2017-08-18 16:48:04    201468 次浏览

平板电脑关联妈妈银行卡 后果很严重

10岁熊孩子猜出密码 划走1.98万元玩游戏

教育界人士呼吁建立游戏分级制度,儿童类不收费

“暑假已过了大半,我朋友家的熊孩子闯下大祸,玩手机游戏充值花了19800元,全是从他母亲银行卡划走的……”8月17日,微信朋友圈转发着这样一条暑期新闻,提醒广大家长千万看住手机和孩子。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采访了这件事。

银行卡不离身却被盗刷

几天前,家长高女士收到银行短信提醒,发现银行卡余额少了不少钱,于是赶紧跑到银行查询。看完账单记录,她吓了一大跳。“账单里面有数十笔不同数额的消费,但我从来没有用过这些钱。”她说,从上个月到现在,她莫名消费了19800元,这些钱全部被转给了尾号为“977”的卡。

银行卡一直在身上揣着,怎么会被盗刷?高女士百思不得其解,立即拨打110报警。很快,警方调查结果出来了:这些钱全部被转到一家游戏公司的账号上了。

钱被10岁儿子用来玩游戏

高女士回家问了10岁的儿子,儿子支吾着答不上来。原来,念小学3年级的孩子放暑假后,家里的平板电脑成为他爱不释手的玩具。他下载了各种手机游戏APP,还“增添”了不少手机游戏道具。

可是,年幼的孩子并不知道这些是需要花钱购买的。问题来了:孩子用平板电脑玩游戏,怎么会划走母亲银行卡上的钱呢?经了解,原来这台平板电脑是孩子的姐姐注册的,当初她关联了母亲的手机号并绑定了银行卡,后来忘了删除。没料到,年幼的弟弟猜出了母亲的第三方平台支付密码,于是用平板电脑频频操作。

父母有权申请撤销交易

对此,辽宁鼎泰律师事务所的杨功涵律师表示,10岁的孩子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父母有权向收费的公司拿回这笔钱。若公司拒绝,高女士可向法院申请撤销交易。

对于现实生活中屡屡出现类似情况的案例,一位小学班主任认为,国内可以向国外借鉴,建立游戏分级制度——游戏的代理商可以将游戏分为“儿童类”“成人陪伴类”以及“成人类”三种,并按照这种划分细分游戏内容。其中“儿童类”游戏突出公益性和启蒙性,不收费,并且游戏的发行商应该做好玩家信息的审查工作。

此外,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要引导孩子健康娱乐,避免孩子接触网络游戏,支付宝、微信钱包、银行卡等的密码一定要保护好。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