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上海:补短板行动提升产业能级

游客 2017-08-15 17:32:53    201261 次浏览

近日,由上海市经信委牵头起草的《上海市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方案(2017-2020)》(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对外发布。对于本次文件发布的背景依据,上海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布《实施方案》是为了落实国家战略,提升产业能级,同时也为了加强顶层设计,破解瓶颈问题。“基于上海产业现有基础优势,我们将集中突破一批国家亟须、产业链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简称“四基”)。以发展目录为引导,明确325个‘四基’发展重点,鼓励企业加强工业‘四基’建设。注重统筹协调、分类施策,明确政府部门、市场主体职责分工,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确保政策落实、项目落地、布局优化,加快提升上海工业基础能力。”上海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实施方案》,到2020年,上海将面向重点领域,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及全球竞争力的“四基”企业,打造20家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针对关键环节,聚焦40种标志性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20种标志性先进制造工艺、30种标志性关键基础材料,实现工程化、产业化突破。培育公共平台,建立5~10个国家级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功能性平台,打造10~20个市级研发、试验、检测公共平台。

重点领域“补短板”

记者了解到,根据《实施方案》,上海将推进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智能制造装备等重点领域,实施“补短板”行动,共梳理出需要重点突破的标志性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关键基础材料80多项。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项目,加快实现批量化生产和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补短板”行动中,上海将突破汽车电子控制芯片、人工智能芯片、工业用高端传感器等基础元器件瓶颈,发展中央处理器芯片、图像处理芯片、存储器芯片等高端通用芯片。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补短板”行动中,突破视觉系统、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高精度定位系统、中央域控制器及其算法、V2X智能通信系统、线控制动系统、线控转向系统、机电耦合驱动系统及零部件、燃料电池系统、电力电子元器件IGBT等。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补短板”行动中,突破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专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档数控系统、电液伺服控制部件、光学器件及激光跟踪测量系统、高性能噪声检测与主动控制系统等。

整机牵引基础配套

推动整机企业与“四基”企业协同发展是《实施方案》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一大特点。上海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整机产品的引领作用,鼓励中小企业提升配套能力。实施强链补链“一条龙”行动,从关键部件、高端整机装备两方面,提出11个重点产品,开展“四基”协同创新;支持整机与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同步研制,产业技术基础同步支撑、配套工艺同步升级。

记者了解到,在强链补链“一条龙”行动中,上海将围绕关键部件、基础材料开展“强链补链”行动,例如针对智能网联汽车车载视觉系统,重点突破CMOS感光芯片传感器、图像处理芯片、图像采集卡和图像处理软件等核心环节。结合毫米波雷达成为智能网联汽车标准配置的趋势,重点突破前端单片微波集成电路芯片MMIC、控制器和信号处理模块、发射天线等核心环节。发挥我国稀土资源优势,瞄准高性能PET探测器,重点突破LYSO晶体、高速高精度读出电路等,并实现在PET-CT整机中的集成和临床应用,形成示范应用和推广。

另外,还将围绕高端整机装备开展“强链补链”行动,例如围绕光刻机、刻蚀机等微电子成套装备,重点突破机械模块、光学模块、控制模块及配套材料和工艺等核心环节。面向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制,协同医院、上下游企业、检测所等开发可降解锌合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超薄防渗血医用纺织品、高性能长期植入金属合金、先进球囊导管关键技术、导丝关键技术、医用手术机器人零部件等核心材料、技术和零部件。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