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市占率不足1%,家电卖场已难见到“原装进口”产品 原装进口家电缘何日渐式微?

游客 2017-08-11 09:05:01    201441 次浏览

“原装进口”曾是外资品牌打击国产品牌、彰显其所谓“高贵出身”的主要利器之一。差不多功能的产品,一旦贴上这一标签身价即大涨。不过,随着国产品牌近年来快速布局中高端市场,外资“原装进口”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在降低。记者走访羊城家电市场发现,很多家电渠道商已不再将“原装进口”作为洋品牌的卖点,而在多重原因的影响下,“原装进口”在中国市场已明显呈现水土不服。

市场上“原装进口”家电已少见

“原装进口产品比例从来没有超过1%,近几年更大幅下降。特别是在大家电领域,原装进口的产品已经非常少了。”某渠道商负责人告诉记者,包括三星、日立、伊莱克斯、夏普、LG等一大批外资品牌,都曾在中国市场上以“原装进口”作为营销手段,目的是占领高端家电高地,不过现在差不多均偃旗息鼓了。他分析称,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随着国产高端产品崛起,在产品品质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消费者已不再愿意为高企的“原装进口”产品埋单;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市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越来越多的外资在中国开厂进行本地化生产,还有一部分外资改变了战略路径,主动放弃运作“原装进口”产品。

以夏普为例,记者曾在广州苏宁、国美、广百等家电主流卖场看到,夏普的“日本原装进口液晶屏”广告牌总是放在展区最显眼的位置。不过,随着夏普被富士康集团收购,并采取低价手段参与彩电市场的竞争,全面放弃高端洋品牌的身份和定位,现在绝大部分卖场已看不到其“日本原装进口屏”产品。

曾经的拥趸:现在不再选购洋品牌

一位原装引进德国某地暖产品的国内总代理商告诉记者,引进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并且运作两年了,目前还没挣上钱。据他介绍,首先是货运时间太长,从他向德国下单,到产品到货,往往需要3个月时间(走海运),而地暖产品又属于季节性较强的产品,“提前压货资金压力很大,如果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滞销或缺货是常有的事。”他表示,原装进口产品成本下不来是另一困境,除运费之外,还有关税和增值税,引回来之后由于国内外标准、认证不同,还要走很多程序,做各种登记和认证,之后才能上市销售,“所以更多的厂商选择做出口生意——国家也有很多鼓励出口的政策出台,包括财政补贴等。”他表示,随着国产高端产品品质起来了,国内消费者对“原装进口产品”的溢价接受度在降低,“以前可以接受原装产品高出国产价格的50%~100%,现在则在5%~30%以内。”

某IT公司白领李小姐曾是外资品牌的拥趸,现在却不再选购洋品牌。她承认以前确实很“哈”洋品牌,但突然发现洋品牌也经常会出现质量问题,从不合格产品到引发安全事故等问题频频出现,时不时传出全球性召回的消息,“最令人气愤的是,不少召回还把中国市场排除在外。”她说,“既然这么傲娇,我也不屑去消费了。”

有卖场人士也表示,一些原装进品产品由于是按照国外消费者使用习惯设计的,所以购买了这些产品的中国消费者在产品实用性及售后服务等环节的体验未必好。他表示,目前大家电的原装进口产品的主要受众是:在中国工作的海外人士,拥有海外工作经历的精英人士,还有一小拔“非洋品牌不买”的小众消费者。

原装进口小家电吸引力仍较大

上述卖场人士还告诉记者,相对大家电,消费者对原装进口小家电的需求相对旺盛,这也是诸如国人境外抢购电饭褒、马桶等新闻时常见诸报端的原因。

记者在广百电器北京路店看到,在小家电展区,包括日韩品牌的原装进口电饭褒、保温杯产品、德法品牌的原装进口炊厨具、美日品牌的原装进口净水器等产品占据了不少的面积,其价位虽然比国产高端产品高出30%以上,也不乏有消费者询价、选购。

对此,导购员告诉记者,原装进口产品虽然销量比不上国产品牌,但由于单价高,所以销售总金额差距不多。她说,其中一部分消费者只是记下了款式和型号,目的是请国外的亲朋好友代购,“在国外免税机场购买通常价格要便宜10%至30%,而现在高端消费者出国旅行的机会比较多,小家电产品不需要安装服务,也更方便随身携带。”

另一家卖原装进口咖啡机的老板则告诉记者,虽然国产品牌也有做高端咖啡机(不是普通的虹吸式产品,还是售价在数千元以上的胶囊式咖啡机),但由于技术门槛高,他们在品质上是达不到的,“目前全球能做出真正高品质咖啡机的厂家不足10个,所以这些厂家的日子还是蛮好过的。”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