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许多惠州市民在网上反映,从8月1日起很难打到网约车了,尤其是在出行高峰期。和这类信息同时得到广泛传播的是,某些场所和路段有交通执法部门检查,据说查了不少网约车。
职能部门加强执法,网约车不好叫了,这似乎形成一个较明显的因果关系。其实,惠州网约车难叫的同时,也意味着它即将进入规范化管理的阶段。
两年前,网约车刚进入惠州市场,从滴滴到快的、神州、优步,各平台公司陆续布局,并且竞相通过“砸钱”等方式扩张市场。多的时候,一个网约车司机一天仅从平台得到的奖励就有几百元,乘客也常常收到100元或50元的优惠券。在这样的攻势下,网约车很快布满了全城。多名业内人士称,在各平台登记的网约车,高峰期估计有数万辆,较活跃的车辆约有几千辆。
这种急速扩张导致乱象丛生。比如,早期有的网约车司机靠几台手机刷单,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从平台获得奖励。传统出租车的市场逐渐被挤占,收入锐减。不少出租车司机反映,现在一天的毛收入就是400元左右,以前多为600元。很多出租车司机不干了,加入了网约车行列,导致各出租车公司停运车辆大增。而出于种种原因,各平台对司机和乘客的奖励大为减少,加上网约车太多,最后导致网约车司机也表示赚不到钱,还常常与传统出租车司机之间相互指责。
从严格的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出租车属于合法经营,网约车没有任何许可,绕开职能部门监管,加入网约车平台即上路载客,显然不合法。其间,职能部门曾开展执法,或许是由于网约车群体过于庞大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并未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不管怎样,合法与不合法的都不赚钱,显然这部分市场已经乱了。在这种情况下,惠州的网约车细则于8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和原先的征求意见稿相比,细则适当放宽了多个条件,并允许社会车辆和传统的出租车使用网约车平台,但社会车辆要加入,平台、车辆与驾驶员都需获得相应的许可证。这样既可以推动新生事物的发展,方便市民出行,也可以将所有网约车纳入职能部门的监管,使之既便利又可控。
在交通运输部《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规范》中,明确了网约车“车辆性能指标应体现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的定位。其实,传统出租车定位的服务显然高于公交车,因此,新细则对网约车车辆性能和档次有一定的限制实属正常,实施后有一部分网约车退出市场也在意料之中。届时,符合条件的车辆将和传统出租车一起同台竞技,比拼服务。这样看来,过去一周网约车难叫,恰恰意味着这个行业在惠州即将步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