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网贷行业(P2P)的发展前景引起了不少争议,争议因“P2P带头大哥”红岭创投宣布放弃网贷业务而起。据本报报道,红岭创投在深圳宣布3年内全面退出网贷业务,董事长周世平透露,放弃的主要原因是平台运营8年,为投资者共赚取60多亿,但平台不仅没赚钱,还累积了8个亿的坏账。
红岭创投的退出,被一些人视为一个时代的终结,预示着网贷行业正逐渐走向末路;但也有另一些人认为,普惠金融大有可为,网贷业依旧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网贷业未来到底会走向何方?当然不能仅拿红岭创投说事儿,但在全面观察和理性分析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使红岭创投退出是一个个案,即使普惠金融市场广阔,但网贷行业注定无法成为挑大梁的角色。
先来看一组行业运营数据。据网贷之家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网贷行业排名前100的平台总贷款余额为7828.96亿元,占全行业的71.84%,其中有69家平台贷款余额环比上升,31家环比下降;7月份总成交量为1687.82亿元,占全行业的66.53%,其中有58家平台贷款余额环比上升,42家环比下降。此外,P2P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从去年6月底的2349家下降至2114家。如此来看,网贷生意不是那么好做的。
放弃P2P业务的也不只有红岭创投。根据盈灿咨询不完全统计,从2016年至今,转型不再开展网贷业务的P2P平台有57家,平台转型的方向包括专注于资产端、线下理财(私募、基金、消费金融等)、众筹等。同时,一些平台仍然在开展网贷业务,但业务重心开始转移,如陆金所、人人贷、积木盒子等平台。
而P2P贷款模式中存在的天然缺陷,更是网贷行业无法逾越的发展障碍。
不可否认,网贷行业有其历史贡献和发展意义。这个由互联网技术与普惠金融催生出的创新型借贷工具,为小微企业与个人在银行为主的借贷体系之外搭了一条借贷新通道,打开了大众投资之门。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有些东西是有门槛的,特别是金融业,风险特别大因而门槛非常高,并不适合“万众创新”,也不适合“大众创业”。
众所周知,金融业的核心能力之一是风控。银行放贷,如果是无抵押贷款,就需要以历史积累的风险数据和风控模型来测算风险、进行决策。这项本领,没有速成的路子。
反观P2P平台,没有历史交易数据,也不需要抵押物,就敢把钱贷出去,可以想象其中的风险有多高。虽说高风险带来高回报,但过高的风险必然让个人投资者怯于进场。没有资金来源,一切都是空谈。正因为此,红岭创投一度采取激进模式,以兜底垫付的方式来吸引投资者。且不说刚性兑付方式是政策明令禁止的,也注定是条不可持续之路,红岭创投最终也因巨亏退出网贷业。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互联网银行的成功,因为它们有互联网巨头做靠山,有获取数据的“独门利器”。比如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背后分别有腾讯和阿里提供海量的互联网大数据。消费者在互联网留下的各种社交足迹、网络消费等等,都能让互联网银行通过算法作出客户的风险画像。数据显示,微众银行的主要产品“微粒贷”两年来累计发放贷款达3600亿元,总笔数4400万笔,笔均放款8200元,真正实现了普惠金融。
因此,在普惠金融市场上,互联网银行也更有竞争力。虽然难以挑大梁,网贷业不妨更务实一些,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