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手机支付普及的新变化:买菜不再去零头 钱越花越快?

游客 2017-08-01 08:09:49    201197 次浏览

“打开手机、输入转账密码、嗖!钱便转账过去了!”有数据显示,这样的动作在中国每天被执行几亿次。

如此环境下,不少人感慨,出门都不用带钱包,钱也越花越快。那随着手机支付的普及,其对人们的“钱袋子”究竟有没有影响呢?

移动支付普及缩影:商贩嫌找零麻烦

“不扫码支付连个煎饼都不好买。”住在北方四线城市的米卡(网名)最近对中新网记者吐槽,她经常去的一个煎饼摊出了“新规定”:建议消费者优先选用手机扫码支付,因为找零太麻烦了。

其实,这只是中国移动支付普及下的一个缩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中国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4.69亿,年增长率为31.2%,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中国网民手机银行使用率也达到48%,覆盖用户3.3亿。

微信支付给中新网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腾讯移动支付月活跃账户及日均支付交易笔数均超过6亿。据统计机构QuestMobile发布的2017年一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全景报告显示,支付宝月活跃用户也达到3.53亿。

手机支付的普及使钱花得更快?

随着手机支付的快速普及,这是否会影响到人们花钱速度呢?很多人给出肯定答案:“花钱更快了”。因工作原因,经常需要出差的静静(化名)深有体会,“原来走访各地,看到一些特色产品,忍不住就想买,但可能因为当时身上现金不够,就放弃了。”

“现在不同了,线下线上一样方便,大到购物中心,小到卖水果的小摊,都支持微信支付、支付宝等。订车票、订外卖、订旅馆、打车也都可以用手机APP解决,‘衣食住行’几乎全包了,不知不觉,就花出去很多钱。”静静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说。

“原来去菜市场买菜,有个零头,一般老板就会主动给抹了。现在用手机支付,自己不好意思提,连整带零都会支付过去。虽然都是小钱,也算是比原来多花了。”不止一位受访者向中新网谈到了类似的生活支付场景。

爱逛街的刘丹(化名)对中新网表示,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一个显著变化的是逛街不再设花费预期上限,“比如原来逛街带1000元,花完为止,但是现在微信支付等和银行卡绑定,逛街的花费上限=‘刷爆银行卡’,不知不觉就会多花钱。”

根据易观智库最新发布的《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2017年一季度,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8.8 万亿元,环比增长46.78%。

移动支付安全机制越来越完善

随着手机支付的普及,其安全性也越来越引起关注,尤其是近日不断曝出,有不法分子用伪装的二维码来窃取用户个人信息或账户资金。

据媒体报道,7月中旬,武汉一烧烤摊的张老板在收摊时意外发现,摊位上收钱的二维码被人掉了包,顾客买单的钱被“截胡”,损失了一两百元。随着共享单车的走热,不少人反映,有假的收款二维码被贴在了车身上,消费者稍不留意,钱可能就被收走了。

不过中新网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人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表示信任,静静说,“因为都是小额支付,所以平时使用时并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大额支付肯定会慎重。”

移动支付企业也在努力不断地提升安全性。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也早就提出了“你敢付,我敢赔”的支付安全保障计划。26日,支付宝还提出,如果商家的收钱二维码被恶意替换、调包,其损失的资金也将能通过保险公司获得赔付。

移动支付发展形成倒逼趋势

不难发现,移动支付和人们生活日益密切。微信支付给中新网提供的资料显示,以微信支付为核心的“智慧生活解决方案”至今已覆盖超过100万门店30多个行业,用户可以使用微信支付来看病、购物、吃饭、旅游、交水电费等,微信支付已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新网记者观察发现,这种情况下,移动支付发展对商户的倒逼现象突出。此前,有小商贩接受中新网采访时就表示,如果他不用微信付、支付宝等,恐怕生意都会受到影响。

旅游服务公司菠萝PASS海外支付业务总监耿直透露,其推广微信支付经历了商户从不理解不接受,到高度认可主动使用的过程。“一旦开始有商户接受微信支付,游客就会问为什么你这里没有,逐渐形成强大的用户倒逼机制,促使商户成规模地接入。”

不过,艾瑞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移动设备的渗透率和支付场景覆盖率基本饱和,未来线上线下融合和支付场景创新将是支撑移动支付增长的新动力。(完)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