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观察3年投资5亿 中俄投资基金凭什么看上找钢网?

游客 2017-07-08 21:31:00    201199 次浏览

记者 董瑞强 杜丽洁 刘晓曦

观察3年投资5亿 中俄投资基金凭什么看上找钢网?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2017年7月4日下午,经济观察报记者从找钢网获悉,找钢网引入战略性新股东--“中俄投资基金”,实现了新一轮规模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找钢网国际化战略迈向了新里程。  

找钢网此轮融资是由原股东华兴私募股权基金、京西创投领投。而作为新晋战略性新股东,中俄投资基金的加入,意味着找钢网的未来发展以及其国际化业务将获得中俄两国主权投资基金的鼎力支持。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国家主权投资基金第一次进入中国B2B行业。

对于此次投资,华兴私募股权基金合伙人吴斌表示,“华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再次联合领投,显示了我们对公司一如既往的认可、支持以及对团队的强大信心。在过去几年里,我们和找钢网一起经历了钢价的大幅上下周期,对找钢网模式进行了充分验证,同时也见证了找钢网在市场份额上的快速增长及毛利的大幅提升。随着钢铁行业去产能持续开展、市场趋于理性,我们坚信找钢网将继续做大做强,成长为一家技术驱动的巨无霸钢贸电商。”

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CEO兼中俄投资基金联席CEO基里尔。德米特里夫认为,长期以来,中国钢铁贸易市场较为分散,产业链中长期存在的痛点为找钢网这样的B2B电商平台提供了独特的创业空间。此次基金参股投资,将为找钢网在俄罗斯落地发展提供助力,同时也有望为找钢网吸引更多来自其他行业对电商感兴趣的新的合作伙伴。

7月4日,找钢网创始人兼CEO王东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引入了国家主权投资基金,主要是我们根据国际化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

中俄投资基金入股找钢网

王东告诉经济观察报,“其实中俄投资基金和我们第一次接触是在2015年初,到现在快3年了,中俄投资基金也在密切关注着找钢网的成长,特别是在经历了钢铁行业寒冬之后,在当前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找钢网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且符合整个行业趋势,所以此次中俄投资基金投资找钢网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作为主权投资基金,在决定任何一个项目投资时,都是比较谨慎的,需要进行长期的观察,其投资一个项目,不仅是看未来的回报,也有其它方面考虑。由于前期有过接触,中俄投资基金对我们了解比较多,这次融资从意向到确认其实只用了几个月时间。”王东说。

记者了解到,2012年6月,在中俄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CIC)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RDIF)正式签署文件,中俄投资基金成立。而中俄投资基金的主要投资者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7年,为国有独资公司,代表中国政府投资和管理海外资产;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在俄罗斯总统和总理的领导下,政府注资100亿美元成立。

近几年,中俄投资基金先后对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滴滴出行、在线教育培训机构VIP英语、俄罗斯最大的儿童用品连锁企业Detsky Mir、俄罗斯远东最大的林业企业RFP公司、莫斯科交易所、俄罗斯最大的连锁商超和便利店网络Magnit以及全球最大商品磷肥矿石生产商PhosAgro等企业进行了投资。此次投资找钢网,是中俄投资基金在B2B领域的新尝试。

中俄投资基金总裁及联席首席执行官胡冰表示,“找钢网是中国互联网B2B钢铁电商领导企业,企业极大地提高了钢铁交易的效率、透明度,顺应了中国供给侧改革的主题。我们在3年前第一次看到这家公司,从那时起就一直密切关注着找钢网的成长。”“现在,我们很高兴对找钢网进行投资,因为该公司的业务模式得到了验证,并经受住了钢铁行业下行周期的考验。中俄投资基金的投资将帮助找钢网实现其在俄罗斯及‘一带一路’周边沿线国家的国际化战略布局。”胡冰说。

王东对经济观察报坦言,“找钢网目前已经实现盈利,此次融资主要是出于对未来战略性发展考虑。中俄投资基金战略投资找钢网,对找钢网海外业务发展有很大帮助,这也是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

布局国际化业务

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增长迅速,“一带一路”建设更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新的机遇。很多中国企业纷纷选择“走出去”,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找钢网也开始了在海外的布局。

王东介绍,找钢网国际化业务正式启航于2015年,按照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部署海外市场,把中国的钢铁以零售的形式卖出去。

韩国是找钢网海外布局的首站,经过几年发展,韩国分公司已发展成熟且已盈利。除韩国外,找钢网还在越南、泰国、阿联酋等国家设立了分部,非洲坦桑尼亚已在市场调研阶段。

在王东看来,中国的钢铁在这些地方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东南亚是中国钢材的主要消费地,高度依赖中国进口的钢材;而阿联酋用钢量很大,对中国钢材有很高的需求。“中国的钢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非常受欢迎的。”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人士表示,我国钢材的出口渠道主要有企业自建和分销两种,其中,大部分走的是分销模式。在这个体系中,中间环节较多,由国内钢厂卖给国内的出口贸易商,再转手给国外的进口贸易商,之后再经由国外的中小分销商流入到国外终端用户。

王东表示:“过往那种中国钢铁出口依靠低价、大批量地卖给出口商,出口商再批发给国外的买家,这个过程中首先面临的就是反倾销的风险,其次钢厂的收益也不高。”

找钢网国际电商事业部总经理姚金鹤告诉经济观察报,“无论行情好还是不好,中国钢厂融入世界的意愿越来越大,然而传统的贸易方式,只是将中国钢材的品牌影响力带到了目的国,却并未促使目的国的最终用户对中国钢材产生粘性,归根结底,就是由于长期以来中国钢材的粗放型出口模式造成的。而我们则愿意选择最难啃和最耗时间的零售渠道来进行深耕,我们坚信,扎得越深,就越能理解最终用户,提供服务价值也就不是一句空话。”

王东认为:“钢铁是我们的强项,我觉得我们有义务去做这件事情,让中国的钢企真正‘走出去’。”此前,韩国从中国进口的钢材大多数被该国大进口商控制,而数量众多的中小贸易商和终端用户只能从进口商处买货。国内钢厂向韩国出口时,大多出口到进口商这一环节,而进口商一方面压低进口价格,另一方面提高对下游的销售价格,以增加利润。

如何让中国钢材出口能够获得正常的利润?“我们铺渠道、设销售库,取代原来那些进口商的作用,直接将钢厂的货卖到当地中小贸易商那里,实际上就是以零售的形式把国内的钢材卖给国外的小客户。”姚金鹤向经济观察报表示。

对国内的钢厂来说,借助找钢网走出去,能够带来较好的收益。第一,提高了毛利率,原本通过出口商、进口商、分销商等重重环节,每环都向上游压一道价格,最终钢厂能赚的微不足道。现在,可以让钢厂直接销售给终端的小微客户,提高了钢厂的毛利率。第二,可以进行品牌维护。中国钢材在国际市场上的认知是低价、劣质。过去出现质量问题时,当地进口商和分销商向钢厂进行高额索赔,出口商嫌麻烦,有时候干脆隐瞒,结果影响到钢厂品牌在海外的树立。第三,雇佣当地劳工、租用当地仓库,对当地经济是正向影响,能避开反倾销诉讼。“现在‘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发展正处在上升过程中,大多国家都非常需要中国钢材。未来一定会出现一个很有趣的公司,用互联网的方式将中国钢材标准化地向国外输出,使内外贸流通环节逐步链接、逐步标准化、逐步智能化,这对找钢网、国内钢铁企业以及国外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个最好的结果。”王东告诉经济观察报。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