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蛟龙号归来 中国大洋38航次圆满收官

游客 2017-06-24 15:58:45    201157 次浏览

据《人民日报》6月23日报道,在天与海的蔚蓝里,23日,一艘皓白的轮船在青岛国家深海基地码头徐徐靠岸,国家海洋局“向阳红09”船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及其全体96名科考队员顺利抵达。

在涵盖海山、冷泉、热液、洋中脊、海沟、海盆等典型海底地形区域,完成了95个潜次的有效下潜,实现了100%安全下潜,作业能力覆盖7000米以浅全球海洋面积的99.8%的海域……至此,2017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8航次)历时138天,安全圆满地完成了计划的科学考察任务,这也标志着为期5年的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圆满收官。

试验性应用阶段,蛟龙号先后在我国南海、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勘探区、西太平洋海山结壳勘探区、西南印度洋脊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区、西北印度洋脊多金属硫化物调查区、西太平洋雅浦海沟区、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区等七大海区,开展了152次成功下潜,450余人次参与下潜,参航人员高达1000人次以上,总计历时517天,总航程8.6万余海里,获得了海量高精度定位调查数据约4950GB和高质量的珍贵地质与生物样品约3860件。

蛟龙号是目前世界上下潜深度最大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本航次中,蛟龙号17个潜次作业水深超过6000米(其中11次超过6500米),连续大深度安全下潜,充分发挥了蛟龙号全球领先的深度技术优势,为我国抢占国际深渊科学研究前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其中,100潜次及128潜次蛟龙号成功在西南印度洋及西北印度洋热液区搜寻并回收前序潜次布放的微生物富集罐等作业工具,尤其是144潜次成功在马里亚纳海沟6300米深度搜寻并回收122潜次布放的气密性保压序列采水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时隔一年在6000米以深海底对科学仪器的定点搜寻与回收。

第二批潜航员已全面参与本航次下潜,所有8名潜航员的潜水器驾驶与操作技术水平、潜水器维护保障技术水平、综合素质、体质与心理状态等日趋稳定,具备了开展常态化载人潜水器驾驶操作与技术维护保障的能力;潜水器维护保障队伍规模逐渐扩大,维护保障和水面支持操作能力逐步提升,关键岗位的保障能力得到锻炼,形成了一支18人的职业化潜水器维护保障队伍和两支独立完成潜水器布放回收作业的职业化水面支持保障队伍。

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书贤说,蛟龙号的研制与顺利应用,已成为深海重大装备研究与应用的典范,它的成功源自严格践行“业主负责制”“需求牵引”“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等理念。深潜工程技术保障队伍和深潜科学家队伍不断壮大,安全管理制度趋于完善,多系统、多任务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为业务化运行跨出了坚实一步。

(记者王沛)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