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解决民生痛点 中国不惜重金科技攻关围剿雾霾

游客 2017-04-29 09:02:00    201064 次浏览

4月26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对大气重污染成因和治理开展集中攻关,以生态改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雾霾治理不仅事关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更已成为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的“当务之急”。

“今年财政预算已经做完了,那我们就从总理预备费中出这个钱!”李克强说,“我们常说钱要花到刀刃上,这件事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最急切盼望解决的事之一,该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

解决民生痛点 中国不惜重金科技攻关围剿雾霾

北京市民在雾霾中出行。 中新社记者刘关关摄

解决民生痛点总理今年多次强调“攻关”雾霾难题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6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开展由环境保护部牵头,科技、中科院、农业、工信、气象、卫生、高校等多部门和单位协作的集中攻关,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行综合性大规模观察和研究,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成因、重点行业和污染物排放管控技术、居民健康防护等难题开展攻坚,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减轻民众呼吸之忧。

今年3月15日,两会闭幕后,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说,“雾霾问题的确是百姓的痛点”,“我想明确,国家为此将设立专项基金,不惜重金组织最优秀的相关科学家攻关,抓紧把雾霾形成的未知因素找出来,使我们治理雾霾更加有效”。

1月13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时指出,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对雾霾等重大民生关切要组织专家攻关,对成因、成分科学分析判断,进一步深化治理防治措施,确保民生改善不断取得新进展。

解决民生痛点 中国不惜重金科技攻关围剿雾霾

由荷兰设计团队制造的“雾霾净化塔”亮相天津民园广场,据悉,该净化塔高7米,通过静电吸附技术捕捉并收集空气中的颗粒物,有效分解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同时全方位释放清新空气。中新社记者佟郁摄

对症下药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科学性

2016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84个城市达标,占24.9%;优良天数比例78.8%,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2.6%;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47微克,超标34.3%;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82微克,超标17.1%。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机构专家表示,污染物排放是大气污染形成的内因,这已是国际国内大气污染成因的一个共识。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大气污染问题,是以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为代表的大气复合污染问题,大气中多种污染物都以很高的浓度水平存在,这一特征也与发达国家曾经经历的大气污染显著不同。

PM2.5来源复杂,其化学成分既来自于直接排放,也来自于二次转化。专家认为,要真正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霾,就必须在准确预判气象条件变化的基础上,规划和设计大气污染防控的方案,包括精细准确的重污染应对措施。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说,随着环境治理措施深入推进,留下的很多环境问题是难啃的硬骨头,复杂性在增加,解决的难度在加大。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环境保护工作主要目标是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9%,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3%。深入开展重污染天气形成机理研究,提高应对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加强科学研究建立大气污染防治的系统科技支撑体系

多位专家提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相关科学研究,建立大气污染防治的系统科技支撑体系。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尽快率先启动京津冀环境综合整治重大工程的大气防治部分,深入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同时,重点研发趋势预判、精细化防治方案、治理措施成本效益评估等关键技术,构建区域空气质量精准调控的一体化技术体系,建立一个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应对的科学支撑平台,组建一支重污染过程防控和空气质量保障服务的团队,形成研判-决策-实施-评估-优化的决策支持体系。加强区域一体化的大气污染监测网络,动态污染源清单和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到精准管理新阶段。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