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HTC Vive迎来周岁生日:VR正在变的理智和冷静

游客 2017-04-07 11:22:11    201080 次浏览

HTC Vive迎来周岁生日:VR正在变的理智和冷静

文/VR 次元(微信 ID:qqtechvr)

一年前,HTC 推出 Vive,这款产品绝对称得上是 VR 市场的转折点。诚然,Vive 并非第一款消费级 VR 头戴设备,它甚至也算不上高端市场的首个重磅炸弹,但纵观当时的市场,除了谷歌 Cardboard,它是首个没有借力 Oculus 的 VR 设备,Vive 的诞生证明 VR 并不是某个公司的专属。同时,Vive 是业内首个引入复杂动作控制功能的产品,将 VR 体验引入了新阶段。在某种意义上,Vive 的诞生意味着 VR 真正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而此前此类产品更像是 Facebook 的业余爱好。

一年之后,人们对 VR 所持的盲目乐观态度开始有所转变,大家都过了脑子一热的阶段,逐渐成熟起来。

2016 年 4 月以来,消费级 VR 产品开始多点开花,索尼推出了 PS VR(4 个月卖了 91.5 万台),谷歌则祭出了 Daydream 平台,而 Oculus 也通过 Touch 手柄完善了自家产品的体验。其他厂商也没闲着,微软在搞 HoloLens AR 设备的同时,还推出了 Windows Holographic VR 头戴设备,三星 Gear VR 的销量则在今年年初成功突破 500 万台。

除了主流厂商的硬件平台,VR 视频也逐渐在 YouTube 和 Facebook 上多了起来,世界上许多多地方也都建起了 VR 体验站。同时,VR 产品的社交属性也在不断增强,许多人爱上了和朋友在虚拟世界中的互动。

不过,看似一帆风顺的 VR 行业也有不少小挫折。首先,Oculus Rift 推出后便遭遇了零部件短缺的窘境。其次,这类高端的桌面级 VR 产品销量根本无法与消费级产品相提并论。整个 2016 年,Rift 的销量预计仅有 24.3 万台,而 Vive 则为 42 万台。Daydream 虽然价格平易近人,但兼容设备依然不多,而遍布于各大商场的 VR 体验站对大多数人来说还过于新潮。上周,Oculus 创始人帕尔默-拉奇则在各方压力下选择离开自己一手创建的公司。

除了上述轰轰烈烈的事件,VR 行业还有许多不太显眼的变化。如今,VR 已经不再是一项某公司独有且存在于理论上的技术了,但主流人群对它的接受程度显然又比较低。这种情况被称为“幻觉破灭期”,即人们满心期待的新技术并未发挥应有的潜力。许多商业和研究机构已经开始利用 VR 完成培训、设计甚至医疗等工作,但对于普通用户,这种产品依然是买回来用不了几次就要放在一边吃灰的玩意。当然,如果你愿意花大价钱买高端产品,体验还是不错的,不过大多数用户可不愿撒大把钞票尝鲜。

不过,VR 行业的从业者并不看衰该行业的未来。“我认为现在在全行业蔓延的‘幻觉破灭期’理论其实是杞人忧天天。”AltspaceVR 公司 CEO 埃里克-罗蒙说道。“从市场接受度来看,VR 已经实现了原本的预期,不过关于 VR 市场发展的观点已经改变了。”

罗蒙认为现在的头戴设备就像当年的 Palm 智能机 Treo,该机虽然非常出色,但却有硬伤。桌面级 VR 太复杂了,而移动 VR 的功能又太简陋。同时,市场上没有兼容 iPhone 的中端产品,严重限制了 VR 产品用户基础的扩大。

不过,已经有些人开始靠 VR 过活了。专注报道 VR 业界的记者肯特-拜恩认为 VR“依然处在‘吸引力电影’的试验阶段”(所谓吸引力电影就是早期靠噱头吸引观众的影片),业内还没想出能挣大钱的好项目。“不过,一些小型独立 VR 团队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可以实现收支平衡了。”拜恩说道。其中值得一提的是 Owlchemy Labs,它是 Vive 首发游戏《工作模拟器》的开发公司,去年其销售额已达 300 万美元。

著名网游 EVE 的开发公司 CCP 也卖出了 50 万份跨平台的 EVE 游戏。虽然这样的销量数字与 PC 或主机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但对于 VR 来说绝对是巨大的突破。“VR 想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但与音乐录影带(VCR)的普及过程相比,VR 已经算非常迅速了。”Owlchemy Labs 创始人舒瓦茨说道。

不过,也有公司对 VR 的未来持谨慎态度。“用户想要的是时间更长、参与度更高、体验更棒的 VR 游戏,现在的作品只能算小把戏。”Cloudhead Games 公司的乌格尔说道。“我们的游戏随 Vive 上市也一年了,虽然销售情况不错,但我们依然在不断提升用户体验,这样才能把用户培养成死忠粉,公司上下可一点都不敢怠慢。”

2016 年,大量重量级 VR 硬件的发布为业界铺了一条明路,但今年整个产业要往哪走,谁也说不清。许多独立头戴设备都在研发中,但可能明年才能正式面世,而苹果和谷歌这样的巨头,却一直没有出牌。Oculus 的新设备虽然备受期待,却依然处在原型机阶段。反观卖的最好的 Gear VR,虽然有了一定的提升,但硬伤依然很多。

总的来说,2017 年对 VR 产业来说可能会成为一个高产但相对低调的年份。自 2013 年 VR 开始发迹以来,我们迎来了第一个 VR 期待值降低的年份,因此今年各家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