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人工智能大热 商用机器人或迎来风口

游客 2017-08-17 11:13:30    201373 次浏览

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兴未艾,而使用其技术的商用机器人也似乎在一夜之间火了。 

但谁都没想到,这一切是拜马云的“无人零售”这个新物种所赐。在人工智能技术和无人零售这两个概念的双重加持下,商用机器人的元年或已到来。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商业机器人市场总值正以每年20%~30%速度增长,预计到2017年规模将达到461.8亿美元,其中,在中国商业机器人的市场,2017年的规模也将达到240亿元人民币。  

正如李开复所说,工业机器人是机器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争夺激烈的下一个焦点将是——商用机器人领域。如今,机器人技术和市场环境已经可以充分满足商用需求。 

据业内人士预测,商业机器人的热度将会从专属机器人开始。商店将成为最容易出现机器人的场所。它们会代替人类的一些工作,与人类智能互动。 

后期机器人将变成独立与人相处的场景结构。这样FACE TO FACE的机器人将会成为下一步的发展重点。生活中,目前已不乏商用机器人的身影。2017年春运期间,广州南站和深圳北站亮相了11台智能机器人,提供旅客问询等服务;山东省邮政管理局为提高包裹分拣效率,已引入300台全自动快递分拣机器人,目前已在临沂申通快递公司上线。据媒体报道,当前中国商用机器人公司已经超过4000家。  

2016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共亮相了150多家机器人产品。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产品都是针对商务端场景的商用机器人。安防、餐厅、银行、仓库等都有完整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但问题随之出现,150多家商用机器人,价格成为率先绊倒商家的门槛。用几万块的机器人替代人吗?调查发现市场上几例商用机器人的价格。三宝机器人售价是7.8万元,康力优蓝推出的标准版商用机器人售价是18.8万元,小i机器人的产品价格每台价格达到了几十万元,这样的价格已经成为了选购的壁垒。现阶段,这些机器人公司的主要盈利方式是向一些大型企业销售定制化机器人。  

如何降低商用机器人的成本,是所有商用机器人最先面对的问题。众所周知,只有形成规模化制造,才能降低成本。反观中国机器人的制造之路,一切才刚刚开始。能够实现规模化制造,自主研发、完整具备供应链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的机器人企业屈指可数。 

同时商用机器人怎么好好走路,事实上成为阻挡其发展的另一大门槛。 

商用机器人曾在去年引发了一则社会新闻:小胖机器人在无人操控时,突然运动打破现场玻璃造成一人受伤。伴随着“机器人伤人“的科技恐慌,引发巨大反响。而事件背后,则是商用机器人避障技术——”如何好好走路“存在的问题。 

目前,商用机器人走路主要取决于一项SLAM技术。SLAM作为一种基础技术,最早出现在无人机上,随后几年扫地机器人的盛行让它名声大噪。目前在这方面具备突破优势的Cruzr机器人具备了SLAM两大技术的优点,并且此技术包含机器人导航系统,能够通过实时定位与地图构建实现多方位立体导航避障,达到全路况自适应和任意位置的精准抵达。  

而另一项制约商用机器人发展的门槛则是——人机交互。 

商用机器人最关键的技术就是“智能语音”,如果我们不能赋予机器人说话的能力,在消费者眼中,机器人就是不智能的。 

目前在银行、商场、家庭里看到过各种各样的商用机器人,人们真正与这些机器人接触时,会发现这些机器人的语音功能还达不到正常交流的水平。特别是在商场等一些较为嘈杂的公共性场所,机器人的语音系统会让你很失望。 

在实验室测试的时候,机器人的语音系统达到交互的要求,语音识别准确度在90%以上,但是一旦客户签收,应用到公共场所就是“鸡同鸭讲”,这让很多机器人企业很苦恼。  

这个技术在行业被称为远程动态麦克风阵列拾音技术,国内的机器人行业在这一方面的应用并不成熟。 

在交互方面,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品牌机器人都在做着尝试,而上文中提到的Cruzr等机器人在设计语言方面较为领先,搭载的U-Meeting应用软件,支持云计算模式,通过高清音视频的编解码以及流畅传输来实现视频会议、视频客服等功能充分模拟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使之更加丰富、生动、拟人化。  

目前市场上商用机器人外观与功能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其一是缺乏核心技术,产品仅仅依靠东拼西凑的概念叠加;其二是偏离了市场导向,没有从用户体验、应用场景出发来做设计规划。 

商用机器人不仅仅是智能硬件,更是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它需要针对行业客户的不同消费场景开放更多的定制自由度,承载部分企业价值观层面的东西。为传统的政、企行业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更多价值甚至带来革命性的用户体验。 

今年可以说是商业机器人行业的元年,市场正处在爆发前夕。国内的服务机器人市场虽然入局较晚,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正在逐渐发挥作用。(郑伟)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