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对话网秦“少年派”公益项目负责人许丹:心存教育情怀践行社会责任

游客 2017-03-28 13:58:01    201231 次浏览

“互联网 ”让传统企业有了新的发展形式,也为公益事业带去全新的模式。

以移动互联网安全起家的网秦——是国内首家在美国上市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业务赢得市场认可的同时,也深知自身社会责任的重大。2013年,网秦开始关注公益事业,少年派助学计划这一创新教育公益项目随之诞生。

3月21日,项目负责人许丹接受了速途网的采访,提到“少年派”实施的初衷,她说了两个字:情怀。

对话网秦“少年派”公益项目负责人许丹:心存教育情怀践行社会责任

(图为)许丹和孩子的合影

  农村地区更需要教学资源的倾斜

少年派助学计划是一个由网秦公司发起的帮助乡村教育的非盈利项目。通过为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小学提供平板电脑(iPad),帮助学校搭建Wi-Fi网络环境,结合当地老师教学,补充教育资源,并派驻校老师开展自主设计的网络课程与活动,招募志愿者与学生进行线上及线下交流。最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索学生自主管理经验,从而研究开发中国学生自主教育的新模式。

对于这个项目产生的背景,许丹谈到,虽然目前中国整体互联网普及程度已经很高了,但对于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来说,还是相对闭塞的,很多农村的孩子没办法通过互联网获取教育资源,这样可能会导致这些孩子错失在数据大爆发时代带来的教育机会,继而进一步拉大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和带来一些社会问题。这也是“少年派”项目启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所以,“少年派”从一开始就将对象锁定了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地区的留守儿童,由网秦提供iPad移动设备,再负责搭建当地的网络教学环境,并且配备专业的老师把互联网的知识和学习方式教授给学生,目标是让他们在互联网时代中能够具备多元的能力和网络思维,能够在将来具备竞争能力。

 3年18所学校7000名学生,数字背后折射的是企业责任

截至到今年3月份,“少年派”项目的落地执行时间已经整整3年了。在这三年时间里,项目惠及了18所学校,7002名学生,项目老师9人,线上志愿者发展到99人。“少年派”课程在三年中实践和探索里面做了1758节,受益人次达5.75万。

对话网秦“少年派”公益项目负责人许丹:心存教育情怀践行社会责任

(图为)孩子们使用iPad上少年派课程

通过“少年派”提供的科技设备与互联网渠道,这些学生拍摄了2000多个视频,2万张左右的摄影作品,通过iMovie软件制作的小电影有188个,Keynote作品459个……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都是许丹和她的团队努力的成果,同时也折射出网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一面。

在谈到项目推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时,许丹讲到,不仅是社会和乡村学校对于这样创新助学理念的认可,相对大家能认可这种创新的教育探索来说,更大的困难是项目老师资源的严重缺失,因为项目开展的课程是根据学生需求自主设计的创新课程,内容又涉及到科技和网络的使用,这对于很多乡村老师来说难入手。

项目组目前只能面向社会招聘,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去筛选合适的项目老师,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系统地培训。因为需要在乡村小学教课,招聘的项目老师一般是一年的上课时间,这就意味着每年都需要重新招聘和培训,这样既增加了项目组的工作,又难以帮助项目老师进行持续的经验积累。

目前,项目组通过招募当地优秀人才作为项目老师来缓解这个难题,希望他们能够持续地为学生开展少年派课程。

不过,公益行业仍有待更多有情怀有能力的人加入。

  情怀支撑,公益脚步不会停止成果

2013年,是网秦战略调整的重要节点,公司产品从单一的移动安全向其它移动互联网业务线扩充,同时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也处于高歌猛进的状态,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日常。此时的网秦希望通过科技的力量回馈社会。

许丹告诉速途网,当时“少年派”的出发点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觉得网络闭塞的地区孩子接受的教育不够全面,作为企业来讲,有能力去帮助这些孩子享受到和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希望结合网秦的互联网行业属性去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简单地概括为两个字,就是“情怀”,一个企业对公益的情怀,网秦的高层对教育的情怀。

回顾“少年派”的项目历程,从2013年9月份开始项目筹备,到2014年3月份前往贵州龙额中心小学开始落地执行,再到2014年7月份和美丽中国支教团队达成首次合作;同年8月与环球网合作在北京举办展览……“少年派”一步一个脚印践行着创新的教育理念。

2014年,南方周末授予网秦“少年派”项目“年度责任案例将”的殊荣。经过几年的积累,“少年派”项目已经愈发成熟,而网秦对于公益的脚步也并不会停止。许丹透露,今年“少年派”计划在之前的基础上会有计划的新增一些学校,网秦希望通过项目的不断推进,让互联网教育资源能惠及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