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给共享汽车下结论为时尚早

游客 2017-03-21 13:53:28    200911 次浏览

昨天,有媒体以《缺乏盈利模式,共享汽车站在风口也难飞》为题,报道了共享汽车目前的发展困境。报道指,目前全国有近300家共享汽车企业,且还在不断增加之中。3月10日,共享汽车企业“友友用车”宣布停止运营,并退回所有用户账户存款,给看起来火热的共享汽车行业泼了一盆冷水。尚未找到盈利模式以及取车便利性不高影响用户体验,是影响共享汽车发展的主要原因。

从共享汽车眼下普遍采取的运营模式看,得出这种结论并不奇怪。但是,考虑到共享汽车才刚刚起步,完全有可能走出其他运营模式,现在就对它盖棺定论就有点为之尚早了。

目前共享汽车运营模式和共享单车相似:运营方投放车辆,用户预存费用后就可以把车开走。由于汽车的购置成本、维修保养成本以及盗损成本都远远大于自行车,因此,运营共享汽车很容易遭遇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问题,友友用车的关张即属此例。

但是,共享理念的实现不等于只有一种运营模式,共享汽车试图照搬共享单车的成功经验可以理解,在遭遇资金问题的普遍困扰后,相信它会深刻意识到两者的不同而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不妨来探讨一下其中的可能性。

比如,共享汽车能否把共享理念做到极致,即不只是使用端的共享,而且实现供给端的共享,正如互联网打车兴起时那样,发动私家车带车加入。事实上,共享单车企业也有这么做的,ofo也曾一度鼓励携车加入,这样就能大大降低成本。

当然,这种做法可能会像互联网打车一样遇到重大的政策障碍,那就是私家车辆用做营运车辆的合法性。可以看到,最终政府对互联网打车业的创新予以认可,以法规形式规定了车辆的准入标准。如果共享汽车也能获得同样的鼓励政策,就可撬动相当部分的社会闲置资源,资金压力就将大大改善。

其次,共享汽车可以联手车企共同运营,比如奔驰就已经涉足。车企的加入好处在于,不仅可以分摊成本,而且可以定制专业共享车辆,去掉不必要的配置、统一的零配件供给,都能使成本得到显著下降。与此同时,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日渐成熟,互联网巨头涉足车辆制造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汽车制造厂商寻求转型的想法也会越来越迫切,拉拢它们将变得更加容易。

第三,跳出思维定式,找到新的运营模式。一说共享企业,大家多会认为必须以规模取胜,也必然会是像Uber、滴滴、Airbnb这样通吃市场的巨无霸型企业。但是,有没有可能反其道而行之呢?

最近,深圳有小区就推出了汽车租赁服务,供小区业主使用。其好处在于,很好地解决了取车还车的便利性问题,而且还解决了信用问题,减少了车辆盗抢风险。或许,像便利店一样服务某一社区的小型共享汽车企业也未尝不可,只要能够实现盈利。当然其弊端在于,更适宜于出门办点急事就回来,否则仍要为中途的闲置时间买单。但是,如果这样的“便利店”越来越多且相互合作形成网络,同样能够达到共享效果。

随着共享理念的深入人心,加之城市拥堵的日益严重,相信在创新思维的驱动下,共享汽车最终能够顺利上路。眼下共享汽车遭遇的挫折,或许只是一种必须付出的试错成本。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