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不能让快递小哥的劳动保障停留在“慢车道”上

游客 2017-03-02 01:18:50    200779 次浏览

李洪兴

100多万快递从业者中,90%的人没有劳动合同;有快递员每天只睡4小时,月工资只有两三千元……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快递行业的消息不断出现。所谓“线上流量动,线下车轮转”,互联网经济高歌猛进的今天,线下的资源和管理能不能到位,特别是人力资源能否保持稳定,再次成为观察相关行业的风向标。

“有这么一群人,一接到他们电话便心情愉悦,几日没消息,就牵肠挂肚,遇到刮风下雨,也焦虑担忧。”生活在互联网无所不“加”的时代,人们几乎每天都要跟连通线上线下的快递小哥接触。据统计,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300亿件,稳居世界第一;预计到2020年,快递业务量将达700亿件、收入800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经济社会上演“速度与激情”的背后,“城市骑士”的劳动权利、快递行业的扶持规范,却似乎还在慢车道上。

站在发展的角度,电商的繁荣以及快递业的健康不可能永远依靠资本的补贴,也不能总是建立在廉价人力的基础上。有位快递小哥平均每天送两次以上麦当劳,自己却干了大半年才舍得吃一次汉堡;有人送件途中遇到车祸,却因为没有医疗保险而不去治疗。管理者、平台、用户都需要穿过精美的网购界面,多去关心线下那些风里雨里的人。人海战术、薄利多销、赚快抢快的思路,占得了一时先机,却难为可持续发展之计。

关心人,首要的就是让快递小哥们“有保险,有休息,有面子”。每一位快递员的背影,映照的都是对生活的担当。高付出、低收入肯定难以持久,更弗论少数公司无合同、无社保的潜规则,以及来自政策、实操、规范等多方面的风险。“苦”不一定能够阻碍他们的“快”,但作为劳动者缺少权益保护和收入预期,则可能会导致“100人等待入职,而150人在隔壁办离职”的局面。

从行业层面规范制式劳动合同,从管理层面健全生产责任制,从协会层面营造职业归属氛围,才能让快递小哥在人生之路、职业之路上一路畅通,而不再只是车轮上松散的“流动大军”。

更重要的还是职业荣誉感和尊严感。快递业归根结底是与人交往的行业,从屏幕一端到现实买家、从一个城市的仓库到另一城市的客户,传递的不仅是产品货物,更是情绪和人情味。

换言之,不管是用户还是从业者,任何一方的不满或权益不彰,都会伤及商业环境和社会生态。

“快递员”在2015年已经被正式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包括快递公司、快递业和用户在内的个人和社会,都应该多一分理解和关怀,一丝微笑、轻声关门、说句辛苦,就是用温情回馈服务、以善意换取善意。

前些天全国大范围降雪,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一位小哥为了不耽误送货,骑上了自己的蒙古马,引起网上一片喊“帅”;“客户不能等太久,骑着摩的赶紧走,让我感到为难的,是时间总不够”,歌曲《成都》的快递小哥版也引来不少共鸣。没有一个稳定、专业、高素养的快递员队伍,很难确保送达质量;没有一个科学、健全、有激励的制度规范,也难让从业者安心舒心。

正如《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所指,“教育体系不健全、人才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人都是支撑其发展的根本,补齐行业保障的短板,从低人力成本的“红海”驶向高人力素养的“蓝海”,我们才能更长久更踏实地拥抱扑面而来的新服务。

(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人民时评)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