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苹果手机逢新必买 女生贷款买iPhone7后到处找兼职

游客 2016-12-06 15:47:44    201046 次浏览

大学生贷来的钱都花在哪儿?近日南国都市报记者深入校园走访发现,很多学生从网上借钱并非为了创业、交学费,而是用于购买手机、电脑等时尚用品,有的学生甚至借钱赌球。面对一张张催款信息,拆了东墙补西墙,不知不觉间,利息像滚雪球一样在增长。

苹果手机逢新必买 女生贷款买iPhone7后到处找兼职

海南大学大三学生小兴(化名)晒出的11月账单。

1、消费需求旺盛:手机相机礼物都上网买

各方资本为何争先恐后进入大学生信贷市场?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大学生群体具有着旺盛的购买力和与之并不匹配的资金来源,形成了巨大的利益空间。简单来说,大学生敢花却又没钱花:收入主要靠父母,集体的生活却又让他们不自然地就会互相攀比,不少大学生选择信贷类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郑源(化名)是三亚学院一名大三学生,他第一次接触“校园贷”是为了给女友买礼物。“这种事不能跟父母要钱啊,可自己的生活费也就够日常开销的,根本不够。”他分期购买了一款5000多元的苹果手机,分12期还款,每月近500元的债务让他感觉压力大,不得不找了份兼职。

大二学生小赵酷爱摄影,一套价值过万的单反相机几乎与他形影不离。“拍照的时候觉得特别爽,可一到还钱的日子就开始头疼了。”去年10月,小赵在一个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购买了这个“大家伙”,每个月只有1000多元生活费的他,如今仍欠着6000余元的外债。“刚开始买的时候也不觉得有什么,跟普通网购区别不大,可每个月要还600多元,要花去我将近一半的生活费,真的很难熬。”

“我现在借款的用途主要集中于个人消费。”海南大学大三学生小兴(化名)向记者晒出了他的花呗月账单。小兴在8月、9月、10月分别消费了1964元、761元和3184元,而到了11月消费额则突然上涨至6175元。其中,有5338元用于网购,728元用于线下支付,109元用于手机充值。“之所以11月份花费倍增,主要是双十一时我买了两件外套,在天猫超市内也买了不少零食,此外还给女朋友买了些小手饰之类的礼物。”

刚进入12月,小兴就开始为能否还上花呗内的钱款而犯愁。他有两份兼职,月收入2500元,还从学校得到了400元奖学金。然而这些钱合起来也不够还上个月花呗内的欠款。目前,他仍在想办法筹钱。

2、盲目追风攀比:专追苹果手机一年一换

“我们班几乎人手一部苹果手机,而且几乎都是最新款,但其实有些同学家庭条件并不是那么好,好多都是分期买的。我们隔壁寝室一个女生几乎逢新必买,最近贷款买了个iPhone7,现在开始到处找兼职还债了。”三亚学院大四学生小李笑言,以前谁用苹果手机就觉得谁是“土豪”,可现在许多网购平台推出分期购机的活动后,首付20%甚至零首付就能拿到最新款的手机,让越来越多的人趋之若鹜。

某通讯公司工作人员在面向高校做手机销售业务拓展时,为大学生的追风热情所震惊。“一进校园,满眼都是最新款的苹果手机,很少有人的手机使用年限在2年以上,他们更换手机的频率多是一年一部。真想不通他们哪来那么多钱。”在校学生所使用的电脑也多是高端产品,苹果、外星人、地球人、微星……

高消费的背后,有可能是昂贵的代价。海口某高校大三学生小刘说,看到身边很多同学都用苹果手机,去年12月她也在大学生分期购物商城“趣×期”上购买了一台总价5588元的iPhone6S手机,她选择了分15个月偿还的方式。然而,拿到新手机之后的喜悦很快就被一笔笔账单冲散了。“从今年1月到明年3月这15个月的时间里,我每个月都需要在1500元的生活费里挤出413.5元来还贷,这意味着这一年多我要在债务中度过。”后来她仔细算了一下,从“趣×期”平台上借来5588元,最后偿还本金利息总计6195元,那么她借款的利率达到了10.86%,这比银行的利率高多了。

3、过度消费上瘾:有学生同时向多个平台借贷

“一开始贷款少的时候觉得很爽,后来欠钱越来越多就开始后悔了。”大三学生王达(化名)自去年年初开始接触“校园贷”,近两年的时间里他连续开通了多家网贷平台的贷款服务。记者看到他的手机竟下载了5个贷款及分期购物软件,其中趣分期欠款100余元,爱学贷欠款700余元,蚂蚁花呗欠款1000余元。“在贷款还不上时,我会通过另一家网贷平台提现还款,但具体我到底一共贷了多少钱,真的已经算不清了。”

“贷款是会上瘾的!”王达告诉记者,这些钱他主要用来买手机相机,还分期买过一张某明星的演唱会门票。他坦言,大学生多多少少都有攀比心理,钱到手了就会不计后果地去买东西,对利息也不在意。“跟家里要钱,爸妈还会问东问西,多半也不会给,很烦。”

记者以申请贷款名义,联系到了一位兼职做“京东白条”校园中介的小史同学。据小史介绍,在校大学生只需要凭借个人身份证和学生本人注册即可打6000元的“京东白条”,通过申请“京东白条”消费的,还可以享受一定的消费折扣。记者登录京东网站发现,其校园专区出售各种苹果手机、相机等商品。

记者查看多个“校园贷”软件发现,除了电子产品外,这些平台还提供了服装、化妆品、游戏会员、演唱会门票,甚至考驾照等产品的分期服务。

4、金融知识匮乏:

稀里糊涂误入“校园贷”陷阱

从早期的助学贷、到学生信用卡、再到P2P,校园似乎成为各类金融服务触角延伸的一片沃土。当前,提供“校园贷”服务的大概有三类:一类是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主要用于购买3C类产品以及培训、旅行等;一类是电商平台,嵌套在购物消费中的购物分期,如花呗、白条;还有一类是专门从事校园分期的网贷平台。

在这种“饕餮盛宴”式的消费诱惑下,学生们显得缺乏抵抗力。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因金融知识匮乏且缺乏社会经验,很多学生只看到“校园贷”低门槛、办手续方便这一面,对于贷款利息、违约处罚等视而不见。

本报5日所报道的海南工商职业学院小吴的遭遇引起众多读者关注。还没有毕业,小吴便身负6万多元贷款,每月利息高达5000多元。而今他以休学为由离开学校,回到乐东老家打工挣钱还债。据小吴讲述,6万元的欠款,实际消费用的也只有2万元左右,这些钱多为维持日常生活花销及同学之间请客吃饭,以及购买电子商品。另外4万多都是以贷养贷所增加的手续费,利息、逾期罚息等。“我不懂这些手续费和利息是如何产生的。在贷款时甚至没看清那些条文的要求,完全是稀里糊涂的。”小吴说,他在每个平台单次贷款额度并不多,单笔贷款额度为数百元到五六千元不等。“因为单笔贷款额度较小,一开始我以为每天利息只有几块钱,最多几十块,真没想到后果会这么严重。”小吴举例说,今年上半年,他从“优*期”(网贷平台)借款1900元,如今仅170天过去,这笔账的本金、利息、逾期罚息已经达到5000多元,超出本金3100多元。

南国都市报记者 许欣 石祖波 王子遥 李梦瑶 文/图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