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作者龚进辉(微信公众号 id:gongjinhui2)
讨论互联网公司加不加班没有任何意义,最重要的是确认是否值得加班。与其强制员工“996”,不如想想如何让工作变得更有意义。
移动医疗企业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因突发心肌梗塞而离世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不少人在感慨张锐壮志未酬而憾然辞世之余,也呼吁互联网从业者保重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再次成为深入人心的哲理。
张锐突然离世,与其说罪魁祸首是病魔,不如说是以高压和加班著称的互联网行业。
众所周知,互联网行业加班风气盛行,充斥着各种名义的加班,互联网公司加班严重早已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而且似乎是个无解的难题,谁都不喜欢加班,但谁都无法与加班彻底绝缘。
关于加班,我曾听过一个经典段子:某年小米年会上,主持人宣布进入圆梦环节,由雷军抽取抽奖箱中员工写的心愿,读出来并承诺兑现,结果雷军连抽三次都抽中“希望明年不加班”的纸条,雷军沉默地看着员工和几个副总裁,场面尴尬不已,直到主持人宣布本环节结束才缓解尴尬局面。
员工之所以讨厌加班,主要是高付出低回报的尴尬现状所致,回报不仅指工资、福利等物质回报,还包括心理优越感和满足感等精神回报,而公司用人主要是付出金钱购买员工的时间、精力、智力和体力等,员工加班通常是以牺牲时间的形式呈现,每个员工对时间价值的定义不同是不争的事实。
在多数员工看来,1 小时私人时间创造的价值比加班更大,哪怕是全部用来娱乐。所以,加班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值不值得加班。
如果员工认为加班有价值,将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如果员工讨厌加班,便产生消极怠工的情绪,他们心里很清楚,无法摆脱加班困境的原因要么来自个人,要么来自公司。
个人层面,拖延症是工作效率的天敌,一方面工作无聊导致员工提不起精神,另一方面员工抱怨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且嫌工资低,即附加值不高。
当然,更常见的是个人能力不足导致频繁加班,员工为保住饭碗不会公开承认自己能力不行,“机智”选择自己不能胜任的职位,而自身能力的限制,导致不得不用更多时间来弥补效率的低下,工作时间延长成为必然,员工效率变得更低,久而久之陷入恶性循环。
公司层面,安排过多工作是催生加班行为的重要原因。对于处于高速发展期的公司而言,人力资源难以支撑业务的快速扩张,经常出现一人当N个人使用的情况,每个员工都被安排繁重的工作,这种情况下加班价值得以凸显,通过加班历练自己成为员工的信念。
当然,也有部分公司呈现完全相反的状态,盲目给员工布置大量无价值的工作,加班成为家常便饭,员工往往产生“忙了大半天不知道意义何在”的奇怪感受,这种加班毫无意义。在我看来,这种加班乱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公司发展方向不清晰,只好让员工瞎忙来聊以慰藉。
除了有价值和无价值的加班,有些价值扭曲的公司把加班与努力挂钩,导致鼓励加班成为企业文化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公司高层看来,加班越多的员工工作越努力,越努力的员工对公司贡献越多,这种错误认知使加班沦为形式,而失去原有初衷,甚至成为评判员工表现的不当标准。
所以,每到下班时间,当其他公司员工兴高采烈地回家,他们只能绝望地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浪费公司的水电和自己的生命,却无法提前结束这毫无意义的等待。
换言之,当加班与企业文化牵扯在一起,反而不利于员工整体效率的提升,无论员工渴望升迁与否,均会自觉延长工作时间。
如果加班是一种病,找到病因后方便对症下药,尽可能减少加班频率和时间。如果是个人原因,加班有药可医,主要从消灭拖延症和提升个人能力着手。
工作迟早要完成,与其拖到下班后匆忙解决(工作质量也无法保证),不如在下班前快速解决,拖到占用私人时间岂不便宜公司?
至于那些看似简单、附加值不高的工作,何不做到尽善尽美,达到无可替代的地步。比如,不少人认为前台只是收发文件、快递、接待访客,可替代性强,实际上她们是公司形象代言人,在接待访客时体现自身专业性和服务周到,不断提升岗位附加值和工作技能,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不更好吗?
如果是公司原因,员工在面对加班时处于被动地位,只能勉强接受或默默忍受,所以加班程度成为求职者考虑新东家的重要因素,互联网公司招聘介绍自身优势时,也会应景地加上“加班少”这一项,而不是“没有加班”。
因为上至 CEO 下至 HR,都没有 100% 的把握做到不加班,求职者心里也清楚公司不加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即便国企也偶尔加班,这也就解释了雷军无法向小米员工保证不加班。
或许你会认为互联网行业加班现象愈发普遍的幕后黑手是公司,这种看法既正确又不正确。正确之处是公司以行政手段促使员工加班,不正确之处是公司并非无缘无故让员工加班,而是迫于生存压力、竞争压力不得已而为之。
要知道,加班不仅由公司所处发展阶段而定,而且必须紧贴行业最新动向,快速变化的行业使任何公司都不敢懈怠。
事实上,互联网创业者每天都如履薄冰,真正的焦虑不是来自竞争对手,而是大环境的变化,包括投资风向、用户喜好、团队执行力、对手实力等。
各种未知变数严重拉低创业成功率,只有少得可怜的1%,所以创业者必须以 All in 姿态全力以赴,常态化、高强度加班在所难免,互联网成为高危行业的代名词,劳累过度猝死、积劳成疾等现象时有发生。
互联网是个造梦平台,也是梦想破灭的深渊,张锐致力于让人人享受移动医疗的便捷,却无法见证春雨医生更光明的未来,遗憾至极。
在我看来,讨论互联网公司加不加班没有任何意义,最重要的是确认是否值得加班,年轻人应该多加班,无价值的加班例外,无论是提升自身能力还是与公司携手发展,加班都是员工由稚嫩迈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尽管互联网行业的残酷使员工远离加班不现实,但请注意,工作固然重要,但始终不是生活的全部,张锐们的倒下无不在提醒奋战在互联网一线的从业者保重身体,加班适合而止,搭上性命就得不偿失。
张锐走好,愿天堂没有烦恼和加班,真心不希望互联网行业出现下一个张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