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一次传出 Twitter 将被收购的新闻中,Google 依然是传闻里的“潜在买家”。我的同事范俊杰在朋友圈评论说,“感觉 Google 在社交这件事儿上颇有阿里巴巴的风范。”
除了投资和收购,和阿里巴巴一样, Google 自己也尝试了不少社交产品。The Verge 最近调侃,Google 做消息类应用的策略简直是“try everything”。
Google 最近又陆续发布了两款聊天应用,一个是类似 Facetime 的视频聊天应用 Duo,一个是即使通讯应用 Allo。
这两个应用都立足移动端,力求简洁,注册和发起聊天时,它们甚至抛弃了 Google 帐号,直接以电话号码作为唯一的条件。不过,Allo 获得了多得多的关注,因为它集成了基于深度学习的 AI 系统 Google Assistant,机器人助手可以帮你预订餐厅、搜索、提供自动回复建议等。
试用了几天后,我的感觉是,Allo 是一个优秀的聊天应用,但同时,它还面临两个方面的竞争:一是微信、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LINE 这些拥有上亿用户的成熟聊天应用;二是 Siri、Cortana 这样的智能语音助手。在这两个维度上,Allo 都没有优秀到促使用户从惯用的聊天软件迁移过来。所以,我有点担心,Allo 可能会像阿里巴巴的来往,或者 Google 自己的 Google 一样,成为又一个含着金汤匙夭折的案例。
Allo 的设计
Allo 的设计简洁到了极致,首页是聊天消息的界面,除此之外,仅有右下角查看通讯录以发起聊天的按钮,以及左上角修改个人资料及设置的导航条。
Allo 的注册同样简洁,你只能通过手机号码(支持中国大陆手机号)注册,而不用输入 Google 帐号。注册成功后,你也可以把自己常用的 Google 帐号绑定到 Allo 上。如果你想找到一位好友并发起聊天,前提是你的手机通讯录中保存了他的手机号码,即使他把 Google 帐号关联到了 Allo 上,你也不能通过查找 Gmail 帐号找到他。
聊天界面和很多即时通讯类应用差不多。Allo 还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功能:悄声细语和大喊(Whisper Shout),当你打下文字后,按住发送键往上拖动,文字就会随之变大,松开即发送;反之,向下拖动则文字变小。通过文字大小的变化,能够传递不同的情绪。
你还可以在 Allo 中发起隐身聊天,在这个状态下,Allo 提供端到端加密(数据在从源点到终点的传输过程中始终以密文形式存在),同时,你可以把消息设置为“阅后即焚”。在隐身聊天模式下,消息将仅通过 Google 服务器传送,而不会被保存在服务器上。
在今年的 Google I/O 大会上,保护隐私是 Allo 着重强调的功能。当时,Google 承诺,所有信息都以端到端加密的形式存在,而且 Google 不保存消息。不过,正式发布后,Allo 的隐私策略发生了改变,在非隐身聊天模式下,Google 会默认存储聊天信息,除非用户主动删除。
在这个模式下,虽然聊天信息同样是被加密的,但 Google 的算法可以使用这些数据。Google 的理由是通过分析用户数据,可以改进机器人助手 Google Assistant 的服务。
不过,Google 的做法被斯诺登嗤之以鼻。他把 Allo 形容为 Google 和美国政府设下的获取公民隐私数据的诱饵,所以,他的建议是“别用 Allo。”
Allo 中的智能助理 Google Assistant
智能助手是 Allo 最大的特色。同样是在今年的 Google I/O 大会上,Google Assistant 作为第一个出场新产品被隆重推出。它将逐步取代 Google Now,成为 Google 在个人智能助理的品牌。
Allo 是最早用上 Google Assistant 的产品之一,注册后,聊天页面会默认出现 Google Assistant,在聊天界面,你可以让它推荐附近的餐厅、设置闹钟和计时器、查看邮箱、推送新闻、翻译、预订机票、天气预报等等。
Google Assistant 的一个特点是,它能提供一些更个性化的服务,而不是简单的“你问我答”。例如,当你让它推荐附近的餐厅时,它会顺便问你喜欢什么口味的食物,获取你的喜好后再进行推荐。
Allo 还支持群聊,群聊中,Google Assistant 同样有效,你只需要@google,就能激活智能助理。功能上,和私聊中差不多。有一个区别是,当你在群聊中让 Google Assistant 检查你的邮件、日程时,它会提醒,出于保护隐私的考虑,群聊中不能使用这些功能。
Google Assistant 还能在你和朋友聊天时发挥作用,一个典型的场景时,当朋友向你发送一张萌宠的照片时,Google Assitant 会自动识别照片,然后提供回复建议,如“好可爱”、“喜欢”等,你可以直接一键选择回复。根据 Google 的介绍,回复建议还会根据你的个人习惯不断改进,以让它的语气更像你本人。
在隐私聊天模式下,Google Assistant 将无法使用。
Allo 的局限
现在,Allo 的智能助理仅支持英文,加上我们都知道的原因,以及微信在中国聊天应用的统治地位,它注定无法在中国市场上有所作为。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欧美市场上的机会。我曾经采访过曾在微信工作的美国人产品经理 Dan Grover,根据他的介绍,美国人使用最多的“聊天应用”其实是短信(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部分手机套餐中,短信是包月免费的),而 Allo 正是一款想要取代短信的应用。
但是,和苹果的 iMessage 不同,Allo 并不“劫持”短信,手机上的短信和 Allo 上的聊天信息是隔离的。很难想象,习惯使用短信的美国用户,会完全迁移到 Allo 上来。同时,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LINE 等已经有上亿用户,它们在各自的使用场景下都已经足够好,也是压在 Allo 上的“几座大山”。对于社交软件来说,通常情况是,你的社交关系链在哪里,你就在哪里。
现在,很多国外的科技巨头开始把聊天机器人(bot)当成是“next big thing”。Facebook Messenger 通过开放接口,已经有了一批第三方提供的聊天机器人,比如天气、CNN、电商购物;微软也把 Cortana 集成到了自家的 Skype 里,辅助用户订餐、买东西、追踪外卖等等。
Allo 称得上是 Google 的聊天机器人“答卷”。由于本身的技术积累,以及 AlphaGo 战胜李世石获得的极高关注度,Google 俨然已经是人工智能的权威。但是,在 Allo 里,Google Assitant 并没有显示出远胜于以上几个聊天机器人的优势。
“你比 Siri 更聪明吗?” “Siri 是最好的 Siri,我正努力成为最好的 Google Assistant。”
Dan Grover 还提供了另一种思考:聊天机器人真的是未来趋势吗?在他看来,科技巨头们对聊天机器人的理解还停留在“让机器人看起来像人”的“拟物化”阶段,对于订餐这样的需求来说,微信公众号的体验比看起来更准能的聊天机器人好多了。
用 Cortana 智能助手订披萨,需要按键 73 次;用微信公众号,16 次就够了
最后,很难说,Allo 是 Google 又一次冲击自己的社交梦,还是为了采集真实数据以改进 Google Assistant 的尝试。只希望 Allo 在被关闭前能坚持得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