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猪兜风

传统业务节节败退 黑莓手机业务全面陨落

骑猪兜风 2016-07-31 09:24:31    200826 次浏览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凭借智能手机成就卓越的如今深陷亏损泥潭。

  7月初黑莓宣布旗下经典的全键盘手机BlackBerryClassic停产。与此同时,黑莓新业务扩张,日前黑莓官网公布其与美国参议院签订了一份为期五年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合同,未来黑莓将为美国参议院提供紧急事物通知。

  这也只是黑莓的部分动作,该公司正在将主要精力从智能手机转向软件服务。

  黑莓的战略转型,被认为是其拥抱垂直细分市场的明智之举。然而,作为曾经和分庭抗礼的手机厂商,如今已无退路。黑莓留给自己的时间和试错机会少之又少。

硬件颓势难挡

  这次宣布停产的BlackBerryClassic智能机,搭载了黑莓寄予厚望的BlackBerry10操作系统,并采用了经典的QWERTY全键盘设计,延续了黑莓一贯的设计风格。

  “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这个时代实际上在几年前就已经结束了。”市场研究公司IDC科技分析师约翰·杰克逊指出,黑莓的情怀招数难敌残酷现实。

  事实上,这也只是近年黑莓手机呈江河日下之势的冰山一角。

  早在2015年11月,为提振手机业务,黑莓放弃一直坚守的自有操作系统,而推出首款安卓智能手机BlackBerry Priv。但最终惨淡的数据还是给了黑莓当头一棒。推出的当季,BlackBerryPriv实际销量比前一季度还低了10万台,仅60万台。

  而早在2013年,黑莓正式推出寄予厚望的BlackBerry10系统,并发布了首款全触屏手机Z10。然而,当年,黑莓净亏损达到59亿美元。更令人尴尬的的是,BlackBerry10系统最初的市场表现甚至难敌旧版本的BlackBerry7系统。

  “黑莓手机大势已去。”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表示,手机市场格局已定,即便黑莓如传言所说将于8月发布两款中端机,也终将于事无补。

  据Statista数据显示,2010年iOS与Android两者在移动市场的份额仅为38%,但到了2015年已经上升到了97.5%。而黑莓的操作系统黑莓OS作为“其他”分类中的一员,市场份额不足1%。

  同时,手机对于黑莓业绩、市值的拉动也极度乏力。

  据黑莓2017财年一季度(2016年3月1日至5月31日)财报数据显示,其一季度净亏损为6.70亿美元,黑莓手机的出货量也仅为50万台,并已经连续6个财季下跌。

  此外,黑莓的市值缩水严重。以2008年中期触及147.55美元的高点,以及7月26日收盘价7.08美元相比,黑莓股价下跌95%以上,市值也从最高峰的830亿美元跌至目前的36.99亿美元左右。

  挡不住的颓势背后实则是过往的辉煌战绩。2006年,黑莓在美国市场一度占据48%的市场份额。它凭借保密性强的Push Mail电邮服务,赢得了政界和商界人士的青睐。然而,真正让其名声大躁的是“9·11”事件。黑莓手机作为当时唯一能及时传递灾难现场信息的通信工具,一炮而红。在2009年前后,黑莓每年可实现5000万部左右的销量,年收入一度接近200亿美元,足以与苹果媲美。

  然而,黑莓在企业级市场的长期浸淫,使其对消费市场的变化并不敏感。iPhone的出现使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从AppStore上下载软件,通过这些软件再进一步定制和完善手机,并最终“制造”出独一无二专属于自己的手机。

  在苹果、等助推下,“一机一世界”渐成主流。而追求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黑莓仍沉浸在相对封闭落后的系统。“安全和稳定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并不具有吸引力,这就决定了黑莓很难俘获普通用户。”互联网通讯分析师于斌表示,智能手机越来越强调娱乐功能,越来越注重“取悦”用户,而黑莓的坚持,让它仍旧走在B2B的老路上,却忽略了用户体验。

  另一方面,黑莓固守的政商用户群还面临分流的危险。根据国外网站CNET报道,近日美国参议院向员工发送公开信,今后将停止使用黑莓手机。而在此之前,深受“莓毒”之惑的奥巴马已宣布放弃使用多年的黑莓手机。

  “存量市场越来越小,而增量市场早已被苹果和安卓盘踞。”于斌指出,下一张多米诺骨牌极可能倒向黑莓。

软件微现曙光

  相比硬件业务的一蹶不振,软件和服务业务近年来逐渐成为黑莓布局的重点。

  黑莓新任CEO程守宗2013年上任以来,积极通过收购这一捷径推动公司向软件方向转型。截至今年2月,黑莓前后发起了近30宗收购。

  最新的一起收购是今年2月份黑莓完成了对Encription 的收购。黑莓表示此次收购将会帮助它启动一项全新的咨询业务——专业网络安全服务。

  而耗资最大的一单收购是去年9月,黑莓斥资4.25亿美元收购竞争对手、美国移动软件提供商GoodTechnology。而此次收购不仅可以提高黑莓帮助企业客户管理在不同操作系统上运行智能手机的能力,而且有望为黑莓带来可观的营收增长,初步预计第一年收益约为1.6亿美元。

  此外,黑莓去年7月还发起了对加州消息预警服务公司AtHoc的收购,今年4月则发起了对美国加州数据安全公司WatchDox的收购。“这些收购业务或者与黑莓现有业务具有互补性,或者有助于黑莓长远发展,契合黑莓转型方向。”王艳辉表示,类似这种收购整合难度小,风险可控,而且被收购对象还有助于黑莓拓宽市场。公开资料显示,美国国防部和国土安全部等均为AtHoc的客户,财富1000强中有逾150家企业是WatchDox的客户。

  显然,各类软件和服务业务并没有辜负众望。据一季度财报显示,黑莓的BES软件许可费用,客户访问许可证,维护和升级,软件许可收入、技术授权收入、技术支持收入等增长了99.2%至4.94亿美元。

  事实上,“安全”不仅是黑莓并购业务绕不开的中心,更是它转型起跳的支点。

  公开资料显示, 黑莓是首家获得美国国防信息系统局ATO认证的移动终端管理服务提供商。它的安全体系是通过硬件识别、软件加密、私有服务器传输、企业端管理、封闭软件应用来实现。“它提供了最安全的端到端移动市场的企业解决方案。”程守宗对此非常自信。

  的确,黑莓的安全性使它在政府、金融服务、法律和医疗保健等垂直市场有不少拥趸。“对于需要高级别通信安全的政府和企业,黑莓手机仍然是重要的利基产品。”程守宗表示,黑莓手机在安全领域具有绝对竞争优势。

  如今,黑莓选择继续深耕这一垂直细分领域的软件和服务业务,被认为是明智之举。“黑莓的转型方向值得肯定和期待。”IT独立评论员孙永杰等多位业内人士表达了类似观点。

复兴希望渺茫

  尽管转型方向获首肯,但这并不意味着黑莓的前途一片光明。

  目前,黑莓70%以上的软件和服务集中于北美、欧洲市场。“对于黑莓来说,巩固并深化既有市场有助于其走出困境。但能否开拓新市场,做大增量,则决定它未来所能达到的高度。”通信观察家项立刚指出,黑莓的复兴需要开拓国际市场。然而,前者实现起来相对比较容易,而后者则困难重重。尤其是它的手机业务至今仍未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使依托其上的软件和服务业务很难打开局面。

  事实上,早在2009年12月黑莓与中国移动在国内面向中小企业和专业消费客户曾推出黑莓手机和黑莓互联网服务。但这些用户多是一些需要保持全球同步的外资企业客户。直到2010年6月,它才开始进入中国的零售市场。“但苹果2009年10月就已经杀入中国市场,黑莓独有的Push Mail、BBM等功能已不具有吸引力。”孙永杰指出,昂贵的资费也令它难以打开B2C市场。

  而目前,黑莓恢复中国区业务并未有实际进展。在中国市场,能够购买黑莓手机的渠道多限于水货商。

  如今,、联想、等大型跨国企业早已渗入中国企业软件和服务市场,“留给黑莓的空间几乎没有。”于斌称。

  而另一方面,华为等本土企业的强势崛起不容小觑。“本土企业不仅对本地政府和企业所需的软件、服务等业务更熟悉,而且它提供的服务性价比更高。”项立刚指出,黑莓除了死守欧美市场,已无后路。

  与此同时,黑莓手机曾引以为傲的专利组合、BlackBerry10等操作系统、渠道网络等如今并不为人看好。

  “封闭的BlackBerry10操作系统很难抗衡iOS与Android。”项立刚指出,伴随专利更新迭代速度加快,黑莓的信使业务和包括系统在内的专利组合如今价值几何也需要重新评估。

  但黑莓围绕安全等方面的专利探索,在特定行业或人群或许仍会有空间,“不排除未来黑莓手机沦为特定人群的高端定制机。”于斌指出,而黑莓的软件服务业务瞄准更广阔的iOS与Android平台,或许还有想象空间。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