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房产中介巨头链家又陷入了传闻漩涡,先是有消息称正在进行B轮融资,额度超过60亿元人民币,而后又被爆出上海链家被银监局开出“罚单”,完全是一有风吹草动就上头条的节奏。现在又有人没来由指责链家的交易数据“造假”。虽然链家已经对此辟谣,但是还依然有人乐此不疲地继续扩散之前的不实报道。
为什么链家会这么受关注?一是体量大,线下拥有6000多家门店,10万多名经纪人,2015年销售额达到5700亿元,超出房企龙头万科一倍多;二是其独特的互联网 模式。链家依托线下积累打造O2O平台,同时建立了全国最大的楼盘数据库对用户进行精准扫描。在一定程度上,串起了线上链家和线下门店这两张网,都改变了以往房产中介单一模式的定位,演变成房产交易链条上多环节、多模式的融合。三是对于十万亿级的房屋交易市场而言,独树一帜的链家,难免不让老玩家或是新进者“眼红”。
有人把链家的发展,形容为“野蛮”,颇有对市场豪取强夺的意味。但问题的根本在于,链家本质上提供的是房屋交易的服务,如果没有用户的选择和支持,是没办法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换言之,二手房交易本身还是个充分竞争的市场,链家的胜出并不是靠资源。 “野蛮”这个略显负面色彩的词并不适合链家。
从投资的角度而言,链家动作、布局之细密,才是其能够脱颖而出,获得资本市场、BAT巨头青睐的根本原因。
二手房遇到互联网,只能做加法
尽管近年来中介行业的互联网 的雷声此起彼伏,但是越来越明显的一个迹象是,互联网的“轻”,替代不了房产交易的“重”。这也是二手房市场迟迟没有被互联网颠覆的原因。
以爱屋吉屋为例,爱屋吉屋是一个没有房地产背景的团队,他们在不到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从 A 轮到 D 轮的融资,这融资速度堪称历史罕见的“大跃进”,以超低佣金、没有门店、一对一看房、提高经纪人服务水平等手段打算成为房产中介的“搅局者”。然而这种模式是线上线下都需要大量烧钱,从去年开始,爱屋吉屋的关店、员工讨薪传闻就接连不断。
另外一家线上起家的老牌互联网公司搜房网日子也同样不太好过。自从宣布转型要直接切入二手房交易环节,搜房的股价可以用一泻千里来形容。而根据搜房网财报显示,2015年运营亏损高达3450万美元。从高额盈利俯视群雄,到大幅亏损深陷泥潭,搜房只用了一年时间。
然而,只靠线下的人海战术和门店也同样是不行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管理的问题。
首先是人员的管理。中介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这意味着如果企业要做大必须要在人员的培养和管理上下非常大的成本。而人员增多之后,企业还需要克服沟通效率下降,边际成本上升等难题。
其次就是楼盘信息的管理。在中国,出于种种原因,楼盘的资料往往是缺失的,用户缺少途径找到真实透明的楼盘信息。这也给了很多不怀好意的中介可乘之机。虚假房源、上下游通吃等等问题一直层出不穷。
大数据能力决定核心竞争力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只有互联网和传统中介公司的优势叠加,才能真正笑到最后。二手房领域真正的王者,一定会是线上线下都强的公司。
对比上述两个维度,我们不难发现,链家线上线下的布局,都处于领跑地位。
首先是人员的管理。在五六年前,链家做了让业界大吃一惊的事情,找IBM做了战略咨询,并对后台IT系统进行了规划和构建。到现在看来,这一步极其正确。通过链家的后台系统,解决了因为规模扩张而带来的效率降低难题。更重要的是,依靠IT
后台,链家减少了对个人经验的依赖,服务更加标准化,也更容易被复制。如果没有这一点,链家2015年的并购之路恐怕不会那么顺利。
其次是对信息的管理。链家耗资近4亿建立了全国最大的楼盘数据库,管理30个城市6000万房源数据,每个楼盘的维度多达130多个,容量达到了1000T。楼盘信息,就像二手房领域的水电煤,是所有中介和用户的链接点。这保证了链家敢异于常人,推出所谓的安心服务,比如楼盘信息假一罚百元等等。
华晟资本合伙人吴斌就表示,链家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在其完整的O2O构架上。“这是家有互联网基因的房产中介公司,”吴斌介绍,链家的后台架构是基于数据驱动的,链家后台的“楼盘字典”数据库非常详尽,在这样的基础上,二手房、租房以及此后的居家延伸服务可以很好地联动起来,想象空间很大。
由此可见,链家最吸引资本的地方,不在于过去的业绩,也不在于几千亿的销售额、几千家的门店、多少万人的员工以及多少亿元的利润,而是独特模式所带来的发展潜力。
链家并没有动谁的奶酪,也许只是其他人拿不住、拿不稳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