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联通能为混改贡献什么?能否真正实现市场化成焦点

游客 2017-08-20 09:58:21    201528 次浏览
联通能为混改贡献什么?能否真正实现市场化成焦点

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大戏终于开锣,场面却一度有些混乱。上周公布的混改方案与定增新规的冲突,几份公告发布后旋即撤销,都让市场产生颇多猜测。这项牵涉广泛、颇受瞩目的改革落地,本不该在读秒阶段犯如此低级错误。

技术层面的问题有待相关各方进一步沟通。不考虑这些因素,我们认为,中国联通仍然是这一轮混改开局以来最值得关注的案例。首先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最为大胆的混改方案。此前、中石油等央企的混改,往往是从某一具体业务板块突破,比如中石化的销售业务和中石油的管道业务,联通则是直接拿核心资产进行混改。加之按照国企分类,联通身处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此例一出,当可为央企混改打开新的想象空间,尤其是那些跟联通有着相似身份与定位的企业。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身份定位,战略投资者入局后,联通仍然需要保持国有绝对控股。2015年9月发布的 《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对此有明确规定。根据这次发布的方案,完成混改后联通集团持股36.67%,新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合计持股35.19%,但是新晋股东中,、国企结构调整基金等国资占比仍超过18%。这保证了中国联通的国有控股。如果考虑到,在传统语境中国资控股大部分体现于单一国企的一股独大,这一次联通混改也算向前迈了一小步。不妨认为这是现行政策环境下的次优选择——我们以为,如果将混改看做一个动态选择,中国联通仍可择机推动二次混改,进一步降低国资占比。我们相信这只是时间问题。这样做无损于国资国企的控制力,却更有利于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这一点至为重要。联通之于混改的最大贡献,就在于能否借力产权多元化,构建更为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真正实现市场化运作,进而提升公司绩效和核心竞争力。就此而言,这家混改后的公司是否能够做到按章行事,同股同权,新晋民资股东的权益是否能够得到保障,能否依法拥有相应的话语权,参与公司管理决策,是检验中国联通混改成色的试金石。这不仅考验中国联通和它的母公司,对正在从“婆婆”角色向“老板”身份转换的国资委也意味深远。这将最终决定联通混改样本可能起到的示范意义。

联通混改的另一重贡献超出了单个公司本身——如果可以视之为贡献的话,这更像一个企业内生与政策引导下的群体行为。当、、、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入局联通混改,也许我们应该问的问题是:U-BATJ到底意味着什么。不过毫无疑问,这正在成为一个样板。从中国联通到,从中国铁路总公司到五大国有银行,那些传统意义上处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公司,几乎毫无例外地选择了BAT——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民营公司正在成为新经济下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它们因此变得和那些国家公司同等的 “重要和关键”。由此,就趋势而言,这将是一个超级联合体不断产生的年代。他们的合纵连横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底层建构,并支撑起一个不同于过往的经济生态圈。对于我们来说,需要关注的是,这样的联合体会催发怎样的化学反应,它们将如何影响身边的企业和人群;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当我们看向未来,这样的经济生态圈将为中国经济培育怎样的引擎和动力。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