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无现金”引争议 移动支付就是拒收人民币?支付宝微信“冤”了

游客 2017-08-10 19:19:34    201620 次浏览

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普及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前段时间,支付宝还被评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老外纷纷吵着要带回国。

而从国外回来的很多人也会感叹,在中国生活太方便了,出门只需要带一个手机就行。市场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移动支付的规模是美国的近50倍。

为了让更多感受到移动支付的便利,推动其更加普及,支付宝和微信纷纷推出“无现金周”、“无现金日”。

这本是好意,但这两天,“无现金”却引发了一些争论,有专家认为,鼓励无现金社会就是拒收人民币,而拒收人民币违法。

用移动支付就等同于拒收人民币?略显牵强。因为支付方式是消费者的选择,如果消费者为了方便,只使用移动支付或者信用卡等,这无可厚非。

本质上,移动支付的背后,流通的还是人民币。

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孟添认为,无现金社会并不是消灭现金,而是将无现金作为支付方式。

事实上,支付宝、微信的账户里,都是人民币,只是形态不是现金而已。无现金,并不是无人民币。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表示,只接受移动支付而不收现金并不意味着拒收法定货币。如果将此等同于拒绝接受人民币,不仅在理论上错误,在现实中也行不通的,更可能扼杀富有生命力的商业创新。

在十年前,我们谁能想到今天可以不携带现金就出门,而且还给我们带来了各种便利?

这种商家、用户自发的选择不仅发生在中国,也发生在其他国家。

虽然在移动支付上是中国领先,但国外的无现金历程起步更早,不过他们用的是信用卡。

2014年,以色列、瑞典先后提出要实现无现金国家,这并不是从上而下的指令,而是消费者自下而上的选择。

对于“无现金”的争议,你怎么看呢?

“无现金”引争议 移动支付就是拒收人民币?支付宝微信“冤”了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