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支付宝最新月活略逊微信 交易金额略胜一筹

游客 2017-08-07 01:17:01    201137 次浏览

本报记者冯庆艳广州、北京报道

五年前微信缔造者张小龙朋友圈里称,“PC互联网的入口在搜索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在二维码。”虽然这句话目前仍有待观察,但移动支付领域的爆发却由此而来。

“真正的移动支付是非常新鲜的事物,在中国也就四五年的历史,”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员李刚对经济观察报说,“在这个节点出现爆发,有社会、经济多重动因。其互联网对生活方方面面的渗透是一个直接原因。”

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无可否认,“新物种”移动支付是一个几何级增长的大蛋糕,没有人会对此无动于衷。打折、优惠等各种补贴大战的枪声已经响彻移动支付领域。

移动支付“双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不约而同选择在8月初开启新一轮的补贴烧钱大战,以巩固各自在此领域的地位。不仅如此,稍早点入局这场补贴大战的玩家还有美国移动支付老大的ApplePay以及曾经线下支付“老大哥”银联的闪付,对此跃跃欲试的,还有背靠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翼支付等。

IT、电商、硬件、金融机构、运营商等多方参战,社交平台为主的腾讯、电商平台为主的阿里,“双雄”寡头竞争格局实现的路径有何差异,新零售的来临、金融政策监管趋严等新形势下,未来的移动支付将走向何方?

 寡头竞争格局已定

移动支付从早期的萌芽到如今爆发性增长也不过十年时间。在进化过程中,从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广东银联的DNA手机支付到银联“闪付”金融IC卡再到NFC手机支付,“曾经的移动支付市场把持在银联和运营商手中,但如今迎来爆发红利的主角已经变为阿里和腾讯这些IT巨头,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某商业银行投行部资深人士齐绍军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

事实是,在阿里的蚂蚁金服和腾讯的微信两个平台上,诞生了中国移动支付的“双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微信和财付通合力而为)。两者交易金额合计占移动支付交易总金额的九成以上。

新一轮补贴大战的主角腾讯和阿里日前几乎同时开战。7月31日,在微信诞生的大本营广州,微信智慧工坊上,微信支付宣布连续举办第三年的“88无现金日”自8月1日开启,微信投入巨额资金以鼓励金、代金券和现金红包等渠道推动支付,活动持续整个8月份。

无独有偶,同一天,支付宝宣布,8月启动无现金周。在无现金周期间,将有超过1000万线下商家参与,全国的支付宝用户只要在支持支付宝收款的商家消费超过2元,就有机会获得奖励金,最高可达4888元。不仅如此,集团一起发力,首创“88会员节”,携国内外品牌超百亿元福利助力支付宝无现金周活动。

稍早时候,7月18日至24日,苹果在中国市场正式开启了为期一周左右的ApplePay补贴活动,凡在有银联云闪付标识的指定商铺,使用ApplePay来支付,即可享受低至5折优惠,以及高达50倍银行信用卡积分奖赏。据苹果官网显示,加入ApplePay促销阵营的企业一共有44家,其中线下实体商店有28家,、家乐福、7-11超市、汉堡王、哈根达斯、必胜客、罗森便利店等连锁巨头,还有16家线上商店。然而,如今来看,这一割肉举动并未让大批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使用者倒戈,活动甚至未在平静的湖面上激起多大涟漪,就被淹没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无现金活动的浩大声势中。

与苹果ApplePay这个海外来客相较,曾经的本土线下支付老大银联,从一家独大,沦落为移动支付里的弱者,如今凭借其独特身份,试图再奋力一搏,不仅助力苹果ApplePay补贴活动,还在今年6月初,模仿支付宝、微信支付,联合近10万商户打造“62银联云闪付全民盛惠”。银联5月在国内推出了云闪付二维码(QRcode)服务,此前,除了与苹果合作在国内推出ApplePay,还与三星公司推 出 SAMSUNGPay、 华 为 的HuaweiPay、小米公司的MiPay等非接触支付产品合作,统一规划到银联“云闪付”这一移动支付品牌旗下。

跃跃欲试的另一方是运营商背景的第三方支付公司。7月28日,中国电信旗下的翼支付总经理罗来峰对媒体称,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不同,“资金源差异”将成为翼支付差异化竞争的一大优势。他称,2018年翼支付计划斥资60亿元翼支付金,补贴6000万活跃的红包用户。

第三方支付玩家众多,但大多数已经走向恶性竞争甚至被淘汰的边缘。易观发布的移动支付季度监测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支付宝交易份额占据53.7%,腾讯金融39.51%,而第三名壹钱包仅占比1.76%。有着中国银行(4.030, -0.03, -0.74%)卡联合组织的特殊身份,银联的市场份额却占比不到1%。曾经烧钱大打补贴战的钱包市场份额仅为0.36%,这或许是其在腾讯、阿里此次集体参战时缺席的原因。

腾讯微信支付和阿里支付宝“双雄”寡头竞争格局已定。“两者未来将长期共存,此次补贴大战无非是巩固自身地位,挖掘潜在客户群和潜在领域,”齐绍军说。

  “双雄”的崛起路径

阿里和腾讯纷纷将二维码支付的战争,上升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口”之争。此前,阿里和腾讯不约而同将各自的蚂蚁金服和微信定义为“开放的平台”。

跨国安防公司安讯士近日已基本敲定与腾讯微信的战略合作,该公司的零售专家王青春8月2日告诉经济观察报,腾讯强大的网络能力,庞大的用户基数,别的公司无可比拟,这是安讯士所看重的。“微信已成了一个底层架构平台,犹如高速公路,而我们就是在路上跑的车。”王青春说。

无独有偶,微信支付餐饮出行行业负责人许阳辉的解读是,微信支付提供很底层、很抽象的基础支撑能力,有点像这个行业的水和电,有了水和电后,上一层建筑的具象服务,由各个服务商和商户探讨完成,微信从来不插手、也不涉及任何里面的商业价值和利益。

阿里巴巴则将蚂蚁金服称为更懂商业的开放平台,蚂蚁金服自去年开放平台正式上线以来,也已推出芝麻信用分、安全服务接口、余利宝等涉及安全、支付、金融等不同类型的产品,截至2017年4月份注册开发者近40万、服务商超1.5万。

经济观察报记者随机采访多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用户发现,两者的核心用户群体多为伴随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80、90后,不过,支付宝用户们的主要特点是,他们熟悉互联网,喜欢上网购物,从淘宝网购物开始转化为支付宝的忠实用户,偏主动型使用,而微信支付的用户们主要特点是,不一定熟悉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大潮下,由微信社交平台导入,偏被动型使用。不少用户既有支付宝又有微信支付。

用户群体的差异背后,是二者发展移动支付的路径截然不同,阿里是以庞大商户基数的电商平台为核心切入,腾讯则以现象级社交平台微信为入口切入进来。

作为后起之秀,依托于强大社交平台的微信支付,短时间内的增长幅度或许更能折射出,移动支付正在几何级增长的市场份额的诱惑力。微信支付行业运营总监白振杰告诉经济观察报,微信和微信支付的核心在于强大的用户基础,微信现在月活跃用户数已超9个亿,几乎涵盖了所有拥有智能手机的人。腾讯移动支付方面,根据去年12月底的统计,月活跃账户包括日均支付笔数都超过6个亿。

蚂蚁金服方面人士提供给经济观察报的支付宝最新月活跃用户数约4.5亿个,与微信相较略逊一筹。不过,2003年上线至今,经历了从淘宝网分拆出来、后独立运营,再后来纳入蚂蚁金服,根植于电商之上的支付宝,目前从今年1季度交易金额占比上来看,仍比微信支付略胜一筹。

值得关注的是,微信是2011年才诞生的现象级社交平台,虽然微信支付脱胎于微信,2014年春节那场微信红包营销活动才开启,接着通过与滴滴打车合作,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微信支付可以说是短时间内崛起的“新物种”,但与微信合作的财付通,却早在2005年便成立了,目前旗下主要有微信支付和QQ钱包两种产品,2011年时,财付通与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一起,成为了央行下发的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获得者。这为其后来的迅速崛起而奠定了金融许可的基础。

腾讯和阿里巴巴整个集团,分别给移动支付板块背书的领域和核心业务也有巨大差异。腾讯内部生产内容的平台颇多,盈利能力较强的业务是游戏和社交等增值服务,其他还有网络广告等。腾讯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总收入为人民币495.52亿元(71.8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5%。

“腾讯这一两年战略做了很大的调整,我们把搜索、电商都卖掉之后更聚焦核心,就是以通信和社交为核心平台,以微信和QQ为平台作为连接器,我们希望搭建一个最简单的连接,连接所有的人和资讯、服务。第二个事就是内容产业,就这么简单,一个是连接器,一个是做内容产业。”在2015年两会期间,腾讯CEO马化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阿里巴巴集团以电商为核心,进军物流、金融、文化娱乐、数据等领域,如今其即将发布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2018财年第一季度财报,UOBKayHian的分析师JuliaPan预计,2018财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集团的在线营销业务收入和佣金收入分别将实现49%和40%的同比增长。

相较于微信支付,支付宝背靠的金融体系更加完善,虽然理财通比余额宝推出仅晚半年,但支付宝在商业领域多年深耕的经验积累,让其积淀出包括支付、营销、安全、数据、信用、理财融资等多项能力。“由于多年电商基础,支付宝全球化的路途,或将比面临海外强悍社交平台压制的微信支付顺利一些。”齐绍军说。

各有优势的情况,让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未来很长时间里“双雄”并存的局面成为可能。

今年上半年,移动支付的监管环境越来越严格,包括建立备付金集中存管模式、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即网联平台)的上线等,都是监管层加强制度建设以及强化服务的体现。在此基础上,加快市场份额的“跑马圈地”成了腾讯和阿里的首要任务。

飙升的诱惑

虽然寡头竞争格局已定,但仍有众多第三方支付企业入局补贴大战背后,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引发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仍在呈几何级增长的诱惑。

在蚂蚁金服朱健看来,移动支付已经从以前的量变转化为如今的质变,“移动支付已经成了中国的一大特色”。

两组数据似乎可以部分解释移动支付的发展动因,《证券导刊》曾报道称,2010年前,移动互联网用户不足2亿人,移动电子商务用户仅为0.77亿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此前披露的数据,2016年中国网民数量达7.31亿人,其中手机网民数达6.95亿人,占比95.1%。

相较于曾经的NFC模式,二维码的门槛更低,操作简单便捷,促使移动支付成爆发式增长。

这也是长期深耕NFC模式的银联,近期终于推出二维码服务的根本原因之一。但这在齐绍军看来,已经错失良机。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习惯“无现金”的生活方式。经济观察报记者随机采访多位人士,他们均坦言打车、吃饭、买菜、停车缴费等越来越多的生活支付场景,都是通过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来完成的。其周围的人除了老人和儿童,也几乎全部如此。

两组数据佐证着朱健的看法,易观国际称,在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交易总额达18万亿元,环比增长了约47%。预计到2019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总交易额会达到100万亿元。

而另一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才超过33万亿元,网上商品零售额才超过4万亿元。

7月31日,李刚所在的腾讯研究院,推出了首个以微信支付数据变化为切面的《2017智慧生活指数报告》,在研究中,李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几年来,银行卡支付、商业银行移动支付、非银机构移动支付三种支付方式,都是爆发式的增长,银行卡支付仍然是主力,但2013年到2016年,非银机构移动支付在笔数上出现几十倍增长,笔数很高、金额偏低,这些支付的特点,都是高频、小额,都是跟人的生活场景息息相关的。

朱健表示,移动支付远未到普及的地步,这次支付宝无现金周活动的初衷就是,让更大范围更多的消费者去体验移动支付的乐趣。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