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纵深谈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樊会文
当前,全球范围的信息革命深入发展,互联网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信息产品与服务层出不穷,信息消费蓬勃兴起。在当前总需求不足、经济乏力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信息消费的快速增长无疑成为经济领域引人注目的亮点。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及时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扩大信息消费的政策方向。2013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作出了一系列挖掘信息消费潜力的政策部署,推进宽带普及和提速降费,有力地刺激了国内信息消费快速增长。2017年5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加快发展新型信息终端,推进“互联网 ”,壮大在线教育、医疗和数字影音等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信息消费升级。各地方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扩大信息消费的政策,改善信息消费环境,开展信息消费试点示范,取得了很好效果,信息消费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
一、当前信息消费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呈现结构升级
信息消费是对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消费,二者均正在向更高层次快速升级,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从信息产品的消费情况看,彩电、电脑、手机这三大件信息终端的消费总量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但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型信息产品消费也在快速增长。2016年全国彩电销售量同比增长7.8%;由于产品单价下降,销售额则同比下降1.8%。大尺寸彩电的占比明显提高,55英寸彩电市场份额为23.9%,预计2017年还会进一步提高到30%。个人电脑无论是销售量还是销售额都明显下降,但是平板电脑的销售量及销售额却有较高增长。手机销售量与销售额均保持较高增长,大屏幕4G手机已经成为主导产品。另一方面,智能手表和手环、智能音箱、智能门锁等新型信息消费品大量涌现,销售量增长很快。这些都充分说明,信息产品的消费正在快速地升级换代。
从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消费情况看,光纤入户、移动互联网大面积普及,流量消费成为主流,语音消费大幅减少。2016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突破13亿,手机上网用户数超过11亿。电信业务收入结构中,非话音业务收入占比提高到75.0%。光纤接入成为固定互联网接入的主流,8M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达91.0%,光纤到户占宽带用户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三,移动宽带用户在移动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71.2%。可见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消费结构也正在快速升级,光纤和移动互联网势不可当。
再从互联网应用服务的消费情况看,互联网应用创新十分活跃,内容服务更加丰富,各类应用及内容服务增长迅速,应用与消费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2016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26.1万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市场规模2.45万亿元,同比增长23.7%。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67亿户,网络零售市场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连续多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手机银行、手机支付以极快速度增长,已经成为在城市中最普及的支付方式。网约车在全国大中小城市快速普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各种外卖送货服务越来越多,物流安装服务遍及城乡,几乎所有的消费行为都与互联网应用密切融合。在公共服务领域,网上挂号、远程医疗、家庭医护、远程教学也正在快速发展。这些都雄辩地说明,信息消费并不仅仅是消费信息产品和服务,也极大地带动了其他行业各类产品及服务的消费。
二、信息消费是拉动经济长期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新动能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居民消费结构必将升级,信息消费在总消费中占的比例将大幅度攀升,长期拉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目前,这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事实所决定:
第一,信息消费表现出巨大的长期扩展空间。根据恩格尔法则,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物质产品的消费占比将逐渐下降,信息、知识和文化类消费的占比将显著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研究,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2016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接近联合国划分的20%至30%的富足标准。但是相对而言,在这一收入和消费水平上,我国居民的信息消费水平仍然偏低,年均信息消费仅192美元,美国是3400美元,是我国的17.7倍。这说明我国信息消费还有很大的潜力空间。在当前物质消费需求不足的形势下,信息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尤显珍贵。从长远看,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居民的物质消费需求增长将逐步趋缓,而信息消费则遵从边际效用递增规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呈加速扩大趋势。因此可以断定,信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第二,信息消费带动了信息技术产业长链条发展。信息消费首先刺激了电子制造业、互联网产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信息技术产业是我国实体经济中规模最大的产业,也是近年来增长最为强劲的产业,每年对GDP增长贡献率在8%以上。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软件产业收入增长14.9%,互联网产业收入增长40%,成为我国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品热点纷呈,集成电路、操作系统、网络安全等领域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产业附加值和产业质量水平明显提高,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三,信息消费培育了大量新业态新模式。信息消费既有生活消费,也有生产消费,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的创新发展,培育了大量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人们对个性化产品与服务的需求,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形成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方式;人们对就近便捷服务的消费,结合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形成了网络约车、送餐送货、物流配货等新型城市服务;人们对参与创新创业的需求,结合网络平台技术,形成了创客空间等创新平台运营业;企业对工业设备的灵活需求,结合远程管理技术,催生了大量服务型制造新模式,等等。这些新业态新模式,成长速度快、经济效益好,兼有共享经济、绿色经济等特征,是富有广阔前景的未来经济形态,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大意义。
三、信息消费发展机遇与前景展望
未来几年,将是我国信息消费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信息技术创新、消费需求增长与产业政策激励的叠加效应,将使信息消费爆炸式增长,拉动经济的能量会得到史无前例的充分释放。
首先,信息技术创新将提供无比丰富的新型产品和服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与云计算将无处不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将取得突破进展,新一代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将大量涌现,刺激各种信息消费高速增长。
其次,信息消费需求的规模和档次均将大幅度提升。网络空间打开了人们的信息消费渴望,无人驾驶、智能服务等高端信息消费提上日程,家庭及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信息消费需求超常规增长,信息消费与物质消费高度融合,线上线下服务互为支撑,创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城乡居民迫切要求享受上科幻般的数字化新生活。
最后,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互联网 以及创新创业等国家政策必将营造信息消费高成长环境。我国是世界上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再加上国家政策支持,很容易形成信息消费规模优势,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信息服务平台。如果说以前培育信息平台企业需要多年“烧钱”的话,那么在当前互联网已经全民普及的条件下,只要平台服务找准需求、商业模式新颖可行,则在很短时间内就会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四、促进信息消费的政策建议
面对信息消费的快速发展,我国应当顺势而为,结合实际制定针对性政策,最大程度发挥信息消费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能量,既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又拉动产业升级。第一,总体上要加强宏观管控和顶层设计,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的战略手段,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规划、同步发展。第二,在居民消费需求的热点和难点领域,开展解决问题式信息消费试点,消除不合理的规制要求,突破体制机制约束。如用网络学校来破解上学难问题,用家庭医护来解决看病难问题,用网约车、共享车来破解交通拥堵问题。第三,加大信息服务下乡、信息扶贫等政策力度,缓解数字鸿沟。只有实现全民信息消费,才能最大程度挖掘信息资源价值,提高信息消费的边际效益。第四,加快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鼓励发展共享经济、个性化制造、消费型生产等依托互联网应用的新业态新模式,广泛开展多模式多环节多层次的试点示范,形成创新、产业与消费相互促进的格局。第五,要充分重视线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物流配送设施。各地要结合本地消费需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形成高效可靠的就近服务体系。第六,要积极稳妥引导数据开放,开发应用大数据资源,利用大数据提升信息服务质量档次,满足多样化信息消费需求。要切实加强个人数据保护和信息产权保护,精准打击信息化应用中的不法行为,让人们能够无忧无虑、安全放心地充分享受信息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