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激发消费,特别是信息消费在扩内需、稳增长等方面的作用。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制定实施了促进信息消费的24项举措。同时组织遴选了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县、区)104个,择优评选出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25个,信息消费创新应用示范项目60个,积极探索信息消费发展新模式和新路径。四年来,信息消费高速增长,消费层级不断提升,消费结构加速转型。信息消费正从提振国内需求发展到推动供需两端结构有效匹配,促使供给和需求协同发展。
2016年信息消费规模
达到3.9万亿元
信息消费发展基础支撑能力日益增强。四年来,“宽带中国”战略、网络提速降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全面推进,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和支撑能力大幅度提升,固定宽带迈入10M时代。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61.4%,移动互联网用户达10.9亿户。移动互联网、在线支付、物流快递日益便利。2016年,杭州已有98%的出租车、超过95%的超市便利店可以使用移动支付。围绕构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费环境,发布《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政策法规和个人信息保护行业标准,开展互联网基础管理专项行动,电话用户实名率达到100%,防范打击通信信息诈骗,强化移动互联网应用商店安全责任监督落实,推行移动应用程序第三方数字签名,从各环节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
信息消费高速增长,成为带动最终消费的首要动力。2016年,信息消费规模达到3.9万亿元,比2013年增长77.3%,年均增长21%。信息消费对传统消费替代升级效果明显。2016年1~9月,商务部重点监测企业网络零售同比增长25.3%,增速比百货店、超市、购物中心分别高24.3个、18.5个和17.8个百分点。从增速看,信息消费为同期最终消费增速的2.4倍;从占比看,信息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从7.99%提升至10%;从规模看,2016年信息消费对最终消费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6%,已经成为带动最终消费整体增长的第一动力。从居民消费意愿看,2016年我国人均信息消费约2763元,比2013年提高了56.5%,年均增长16%,比居民消费支出高5个百分点。从增长结构看,2013年信息产品对信息消费规模增长贡献高达88%,这一趋势在近两年出现了根本逆转,2015年信息服务消费贡献首次突破50%,这主要得益于信息内容和应用服务消费年均超过27%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网上票务、移动APP、位置服务均超过37%的增速。例如,移动电商交易额从2013年的31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555亿元,数据流量消费占居民通信支出的比重由2013年的29.8%提高到2016年的51.6%,2016年网络订外卖业务增长达83.7%,数字化阅读率达68%,较2015年提高36个百分点。
2016年信息消费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0.83%
信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取得新突破。2013年信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接近0.6%,2016年已达到0.83%。在新增产出效应方面,2016年信息消费的新增产出贡献超过2万亿元;在牵引信息技术领域投资需求方面,基础电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从2013年的3754.7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4350亿元,年均增长5%。2016年上半年云计算、大数据领域分别获得6.2亿美元和9278万美元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97.6%和33.5%。加上工业领域智能化改造进程加快,引致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工控安全系统等领域投资持续加大。
信息消费牵引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信息消费的产业前向关联效应日益显著,推动资金、人才、技术加速向产业高端转移,带动信息技术创新、产品更新换代、系统升级和服务转型。2015年,我国智能手机销售4.7亿部,智能电视销售3412万台,分别比2011年增长近4倍和10倍。2015年新兴智能硬件销售规模424亿元,2016年约552亿元。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搜索引擎等平台类消费集中爆发,带动系统和服务向移动化智能化平台化升级。乐视、微鲸、小米等以数字电视为入口,推动基于平台的音乐、影视、动漫等数字内容服务。荣威RX5将智能操作系统内嵌,积极拓展基于互联网的车载信息服务。“咕咚”围绕个人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前端拓宽手环、跑步盒子等健康数据采集渠道,后端打造运动社交和个人健康云,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解决方案。信息消费促进技术、服务、商业模式等一系列创新,催生出一批新业态。以“大众广泛参与、碎片资源共享、生产消费一体化”为核心的共享业态快速普及。沈阳i5机床创造性地发展了共享装备模式,海尔HOPE众创平台吸纳消费者深度参与设计和生产,在集众智、汇众力的过程中引领和创造共享工厂模式。
大数据与各行业加速融合
信息消费新生态形成
数据驱动的信息消费活力进一步释放。当前,大数据已经成为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重要来源,成为挖掘信息技术应用潜能、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力量。大数据与各行业领域的加速融合,催生越来越多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有效促进了信息消费发展。大数据融入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的功能开发中,推动信息产品和服务的跨越式创新;大数据融入电子商务、金融、医疗的业务中,拓展了以数据信用、数据画像为核心的精准服务,精准营销、信用借贷、个人健康管理等新型信息消费服务焕发活力;大数据融入交通出行、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的管理中,推动形成数据驱动的管理决策,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个性化、更具针对性的服务。随着网络强国、“互联网 ”、大数据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和行动的推进实施,大数据对信息消费的提拉作用将进一步释放,助力信息消费向产品更智能、服务更优质、模式更多元阶段演进。
移动化、智能化、平台化信息消费新生态加速形成。当前,移动智能终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快速渗透扩张,计算和服务平台实现集中统一,终端操作系统、应用系统、平台系统集成融合,使得移动智能终端为载体、云计算平台为支撑、智能服务为内容的信息消费新生态加速形成。多领域企业纷纷参与到信息消费生态建设之中,开展了各类嫁接软硬优势资源、实现端到端服务的有益探索,将带动一批新的产业主体、业务平台和信息消费新业态蓬勃兴起。乐视、微鲸、小米等以数字电视为入口,推动基于平台的音乐、影视、动漫等多品类内容协同运营,构建数字内容服务生态优势。硬终端、泛平台、软服务的一体化加剧了信息消费生态系统的竞争,将吸引更多服务主体加入,衍生出多元化商业模式。
信息消费不断催生应用亮点和新型供给,推动供需结构优化适配。如,智能车载设备、智能网联汽车依托基于位置的出行信息服务发展迅速,高度契合绿色智能安全的交通出行需求。在消费需求的带动下,智能单车、智能医疗设备、无人机等智能硬件产品和服务正快速培育,预计到2020年产业整体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催生一大批新型供给,引爆海量信息消费需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使虚实交融的沉浸式场景成为可能,同时通过叠加视频、游戏、娱乐、电子商务、本地信息服务等多元化应用,营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感官体验和消费服务,激发更多新型业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金融理财、成长教育、医疗健康、艺术设计、生活服务等领域的自由职业者大量涌现,越来越多个体的供给能力、消费能力、创新能力正在被唤醒,深度挖掘个性化和高端化需求,不断丰富和细化信息消费供给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