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凭一项业务的收入就挤进了美国财富榜单的100强,也许只有可以做到。
在2017财年第三财季,苹果的服务业务营收创下了历史新记录,高达72.7亿美元,同比增速为22%,加上前三个季度,苹果在该项业务的年度营收已达278.04亿美元。按照2017年美国财富榜单上的排名,可以排到97位,甚至超过了的276.4亿美元。
当外界还在担心苹果iPhone的销量能否再创新高时,这家科技公司已经靠着包括iTunes、iCloud、Apple Music、Apple Pay、Apple Care和App Store上的优秀表现赚取了高额利润。就连苹果CEO库克也在大赞该项业务,毫不掩饰的表达出进入“100强”的喜悦。要知道,投资银行预测该项业务的毛利高达60%,几乎是苹果硬件业务的两倍。
从这个角度来看,库克真的是一个“十足”的商人。
也许看到这些数据就不难理解苹果此前在中国采取的一系列动作。
比起大规模建立零售店面,苹果的心思更多的放在了如何在中国市场赚取更多的利润上,包括在贵州建立数据中心。现在回过头来仔细品味苹果公司副总裁丽萨?杰克逊的那句“改善中国iCloud的用户体验”的话,总觉得意味深长。
而和微信的对怼以及下架APP的事件,无疑更加反映出苹果在服务业务“利益线”上的强势。
苹果首席财务官Luca Maestri在财报会议上表示,服务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苹果音乐和iCloud业务收入的强劲增长所带来。他还提到,付费订阅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85亿人,在过去一个季度中便增长了2000万,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支付的便利。
言外之意,苹果的各项服务增长快慢,作为“入口”的支付功能十分重要。就在不久前,Apple Pay还在国内推出了夏季促销活动,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进行统计,线下补贴总额多达3000万元。
但即便动作频频,在中国支付市场上苹果的表现依然不太如意,凭借支付宝、凭借微信、QQ,轻松占据了中国超过90%的移动支付份额。
更为关键的是,微信等应用程序正在让消费者在手机之间的“迁徙”变得更为简单,在换机的时候,人们可能更多关注的是软件上的应用,而不是纯粹硬件的吸引,国产手机近几年来的崛起无疑印证了这一点。
这对苹果的长远来说,是一个潜在的“炸弹”,谁都不愿意未来增长的大门“钥匙”把握在其他人手上。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外媒会将微信称之为是苹果在中国的最大竞争对手。
而对于国产手机厂商来说,苹果的发展路径值得借鉴,但目前来看,无论是硬件利润还是软件收入,双方的差距依旧很远。
根据此前传闻,小米在互联网服务业务的营收达到了5.64亿美元,而小米的互联网服务包含了网络游戏和移动支付应用。对于服务业务收入的最新数据,小米并未选择对外披露。
相比之下,华为也仅仅是披露了“云服务”的用户数据。在2017年华为消费BG半年报发布会上,华为宣布以消费者云服务、智能家居、运动健康为代表的生态体系已经基本成型,并成为华为消费者业务新的增长点,其中消费者云服务用户数超2.8亿,合作伙伴获得的分成收益达到28亿元人民币。
不管怎样,销量上的追赶依然需要进行,但比起销量,国产手机应该学会如何在新业务上获得增长,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中国市场。换句话说,苹果的服务业绩已经是第二个现金奶牛了,国产手机不应该还在苦苦的蹲在硬件利润边缘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