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跨界医药电商 屈臣氏上线药房

游客 2017-08-02 01:41:44    201246 次浏览

经历了高层更迭、销售下滑的屈臣氏,也在不断寻找新领域拓展业务。医药电商千亿市场规模,吸引日化巨头屈臣氏布局。然而,医药领域的专业性较强,屈臣氏医药电商的发展成效还有待观望。

屈臣氏开启线上售药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日前屈臣氏收购一家药店并获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记者就上述事件采访屈臣氏,但截至发稿前未予任何回复。记者从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发现,该局1月22日的公告显示,向武汉屈臣氏个人用品商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屈臣氏”)核发《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允许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批准日期为2017年1月10日,截止日期为2022年1月9日。

记者搜索到,名为“屈臣氏大药房”的商城网页已上线。页面下方标记“武汉屈臣氏个人用品商店有限公司”字眼。截至8月1日,商城已上线47款药品,其中中成药17款、消化系统药品5款、感冒呼吸药品12款、外用药品11款、维生素/钙剂药品2款。品牌涉及太极、益和堂、曼秀雷敦、千金等。记者尝试通过网站下单,选项中的收货地址仅有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江汉区等14个区县可选。

实际上,屈臣氏网上商城已在销售退热贴、创可贴、隐形眼药水等医用产品。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屈臣氏医药电商发展规划分为前期资格申领,后续将搭建电商平台。

缺乏电商基因

尽管屈臣氏在布局医药电商,但在电商渠道屈臣氏的生意却不温不火。

国内服装行业战略专家、UTA时尚管理集团中国区总裁杨大筠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不少外资品牌决策者或者香港的管理人员都相对低估内地电商发展程度及对实体的影响,在电商渠道,屈臣氏很难突围。也有业内专家认为,前几年电商发展中,屈臣氏缺少互联网基因,表现“乏善可陈”。

据了解,在屈臣氏上线自营网上商城之前,早已入驻天猫旗舰店等第三方平台。北京商报记者从App Store中看到,“屈臣氏中国”App最早版本是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16日期间,在将近两年半内版本更新升级7次,同时“屈臣氏中国”的更新记录多为“修复软件缺陷”。直到2016年1月开始,一年多内,版本先后更新17次,与此同时,“屈臣氏中国”也在不断新增功能。

此外,屈臣氏在业绩压力也越来越大。屈臣氏2016年业绩报告显示,同比店铺的平均单店产出约729万元,同比下滑约10.1%。2015年,屈臣氏同店平均单店产出约632万元,较2014年下滑约5.1%。2016年,屈臣氏同店可比下滑比例几乎是2015年的两倍。

对此,屈臣氏在2016年财报中表示,2017年,屈臣氏总体战略上将会继续专注推广自有品牌产品,加强客户管理以及开发大数据和电子商务。

高门槛掣肘

对于屈臣氏发展医药电商,日化行业专家、塞恩资本合伙人夏天分析认为,食药监管部门要求,药店内销售日用品属于违规行为。屈臣氏原本经营部分保健产品,“反向思维”——日化用品销售商增加药品销售,“算得上是另辟蹊径,增加医药电商平台或许是屈臣氏在电商渠道的一次尝试”。尽管屈臣氏搭建医药电商平台的成效还有待考量,但这种尝试同行具有借鉴意义。数据显示,医药电商已保持六年增长,仅网上药店(B2C)规模即已突破百亿,预计2017年后,总体规模将超过千亿。这千亿市场规模也将成为屈臣氏的掘金高地。

今年7月,北京商报记者向证实,公司收购一家连锁药店,或将布局医药电商行业,或者是便于增加线上所售保健品的品类和品牌。

夏天还表示,尽管医药电商行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但医药领域从业门槛高,这对屈臣氏提出较高的从业要求。屈臣氏涉足医药电商的效果还有待观望。此外,前几年,日化产品销售增幅快,但多数由电商占据。从整体来看,当电商发展趋于稳定,日化用品实体店明显回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回流到“体验好”的门店消费,享受实体服务。在日化销售领域,未来也将是线上线下结合,实体店必须要保证优质的体验和服务。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屈臣氏也不能例外。

北京商报记者 吴文治 王维祎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