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高德推出一站式出行平台“易行”

游客 2017-08-01 06:38:55    201079 次浏览

本报记者 王欣 北京报道

导读

韦东认为,2018年车内如果不装超10英寸大屏、不联网、定位能力差的车企,一定会吃亏。

在7月27日的未来交通峰会上,未来出行、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大智慧交通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甚至连飞行汽车也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人、车、路这个元素是我们交通出行产业的三个重要的力量。所以,推动人、车和路三元素的连接、协同和进化,就是高德地图努力创新的方向。”高德集团总裁俞永表示,现阶段高德完全聚焦于出行领域。

在这次峰会上,高德发布了一站式公共出行服务平台“高德易行”。该平台基于高德地图打造,包括滴滴出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摩拜单车、飞猪等出行服务商,已经作为首批合作伙伴接入该平台。

据悉,高德将以易行与交通大脑为基础,打造一个具备云 端能力的公共出行服务平台,解决个体出行和全局出行的矛盾。

高德汽车事业部总裁韦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易行平台的建立是将的优势与高德的业务结合,“阿里的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基于高德所谓核心业务,包括导航、出行、地图相关的,能够组成一个平台”。 

据其介绍,去年高德的主要工作是推动车企联网,今年将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把高德智能化的导航系统装载到汽车上。

 2018年不推出互联网车将吃亏

此次高德“易行”平台的上线,标志着高德地图已经实现从地图导航服务向公共出行服务平台的战略全面升级。

出行行业科技基础设施的3个关键词是数据、连接和智能。根据第三方数据机构QuestMobile数据显示,高德地图2017年6月的月活跃用户规模同比增长率达到52.5%,日活跃用户数达到4254.34万(2017.06.19-2017.06.25),排名行业第一,每天可生成大量数据。

“过去几年高德地图一直专注于在交通出行领域构建科技基础设施。”高德汽车事业部副总裁董振宁说,数据方面,位置、交通和生活等多元大数据可以捕捉真实世界变化;连接方面,高德地图连接用户、应用、汽车、城市管理者和出行服务商;智能则是在数据和连接的基础上,与政府合作,打造城市的交通大脑、智能交通中枢。

“将来,我们将通过对动态位置、交通拥堵状况、票务信息、班线时刻等出行相关数据的综合分析,为每个用户推荐最适合、最高效的个性化出行方案。”董振宁说,接下来,高德易行平台将接入更多优质出行服务商,覆盖汽车分时租赁等更多新型出行方式,持续改进一站式公共出行服务平台的体验。

据悉,高德可以预测未来30分钟在每一个6边形区域内的供需情况,可以针对早晚高峰的出行特点制定更加精准的车辆调度方案,还可以帮助合作伙伴实现运力的优化配置,实现运行效率最大化。

除推出易行平台之外,韦东透露,高德今年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致力于提升定位的精度,“如果不解决汽车联网以及定位的精度问题,未来大规模实现‘无人驾驶’将成为空谈。”

韦东解释说,现在通过手机采集回来的数据的定位精度在室外道10米左右,如果每个设备的精度在道路上都能控制在5米或3米以内,这将极大推动物联网的发展速度。

“车跟手机很像,车开始长眼睛,因为有摄像头;车有耳朵,是因为实现了语音交互,车的嘴巴变得很灵活,和手机一模一样。想一下,未来汽车不带智能化的摄像头,物联网摄像头,会卖得掉吗?”韦东说。

从市场出发,韦东认为,2018年车内如果不装超10英寸大屏、不联网、定位能力差的车企,一定会吃亏。

 将提升高端车的附加值

“实现无人驾驶是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从全局出发,解决个体问题。无人驾驶有些思考方向,跟当年的摩托罗拉很像,总以为以自己的能力发上几颗卫星,就可以解决全人类问题。”韦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显然,摩托罗拉的做法没有成功。今年7月,在AI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免费开放无人驾驶的技术。很明显,高精度地图是实现无人驾驶重要环节,高德和百度是宿敌。

连韦东也坦承,百度是高德的竞争对手,“也许不久,百度‘计划’说不定要靠高德来帮忙”。

另外,韦东判断,无人驾驶将会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为奔驰、宝马等高端车提供附加值,把无人驾驶技术打包卖给用户,这是未来很重要的一个方向;二是如同特斯拉之类的互联网汽车,无人驾驶功能成为主要卖点。对于平民车型,韦东提醒车企需要认真评估。

不过,从技术和成本的角度来看,自动驾驶L3到L4的过渡比较困难。

英伟达解决方案架构师程亚冰在峰会上表示,L3的自动驾驶所需要的计算量和数据量是高级辅助驾驶的5倍左右,而从 L3到L4则有50倍的计算量和数据量的提升,这基于现有的决策控制算法和学习技术是无法达到的。

在成本方面,L4级无人驾驶汽车所需要的64线激光雷达成本高达8万美元左右,且生产技术要求水平极高。这些都为自动驾驶进入L4级别设置了短时间内难以突破的障碍。

以、英伟达、小鹏汽车等为代表的企业,都将L4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时间点设置在了2025年后。“自动驾驶的问题要一个一个去解,才能达到真正可用的水平。”德尔福亚太区工程总监王忻认为。

(编辑:周开平)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