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我国在南海进行的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甲烷水合物)试采获得成功,实现连续8天稳定产气,全球范围内独此一家,为在2030年前进行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开发打下基础。
三个多月过去了,进展如何呢?
7月29日,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全面完成海上作业,标志着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圆满结束。
据报道,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首次试采圆满成功,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最长、产气总量最大、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
截止7月9日14时52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连续试气点火60天,累计产气30.9万立方米,平均日产5151立方米,甲烷含量最高达99.5%,获取科学试验数据647万组,为后续的科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详实可靠的数据资料。
监测结果显示,试采期间周围地层无明显变化,海水及周边大气等甲烷浓度无异常,环境无污染,未发生地质灾害。
执行本次试采技术服务的钻井平台“蓝鲸I号”也将起航,返回位于烟台的母港。该平台3月6日从烟台起航,3月14日顺利到达位于珠海市东南320千米的中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区,共实施作业达13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