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响了。
小周拿起手机看看,又放下——他不知道该回什么。
几秒钟后,小周又拿起手机。这次他戳开自定义表情包,回给对方一个扭动卖萌的表情,躺在床上松了口气:我总算没把天聊死。
01
对于小周来说,表情包是个救命玩意儿。
就算是跟讨厌的人对话,如果对方发的表情包好玩,那小周还是很愿意先把这个表情包存起来然后再拉黑对方的。
白天的时候,小周出门在外见客户,需要在现实世界里跟人交流。但是并没有AR技术可以在空气中发送表情,面部瘫痪的小周差点尴尬至死。
完了,小周当时想。
焦虑的小周急了一头汗,恨不得揣一些常用表情包卡片在兜里,像当初罗永浩老师大战王自如时那样,动不动掏出来两张。
微信里的小周总是很嗨,他戳几下屏幕就能发出来一系列风骚妖艳的动图,表演自己不羁的内心:
新同事入职了,小周立马撒花庆祝、热烈欢迎;
有人发红包了,小周是众多跪地磕头人士里面最卖力的那一个;
外卖等很久没到,小周就化身一只狗,站立起来抱头哭泣。
还有些时候,小周并不想回复,但不想显得自己不合群。他就会选择随便掏出来几张搞笑表情包,调皮不失克制,热情不显谄媚,一片其乐融融。
那些表情并没有什么具体意义,这是小周的秘密。
有时候是因为懒得打字,有时候是不知道说什么,有时候是想说但不知道怎么表达,还有时候是想营造出一种假不正经的友好气氛。
不管在聊什么,如果双方能发几个回合的贱萌表情包,那气氛就不会太冷,并且显得双方都很热情,就像两个人都在快乐地摇着尾巴。
如果能遇到画风一致的表情包使用者,那就像小狗见面之后互相闻完屁股发现情投意合一样快乐了。
02
屏幕背后的那个人脸上真的有表情吗?不重要了。
表情包的你来我往,成为了一种当代线上社交礼仪。手指和屏幕帮我们遵守了它,这些就已经构成一场体面的交谈,不再需要面部表情的额外参与。
其实朋友们不知道,微信里还藏着一个克制的小周。
屏幕上的小周平静如水,现实中的小周可能已经悲伤到昏厥。
小周心里苦,但是小周为什么不说呢。因为他觉得就算自己发一些哭泣的表情,大家可能也不会当真,只把这当成一种线上大型浮夸表演。
还有些时候,小周想辱骂对方,但小周也不说。他会掏出来一个挑衅或贬低的表情,同时假装这只是个玩笑。
这种操作相当于一种幽默的辱骂了。
小周躲在猫脸后面,愉快骂了对方是个SB;对方看到看到屏幕里那只猫贱兮兮的表情,感受到的敌意几乎是零。
Win-win!
那些收集不到表情包的人该怎么办呢?
根据小周总结出的线上社交礼仪,这时候必须把软件里的自带emoji连发三遍以上,才能表达出真诚与敬重。如果你没有那些妖娆的表情包,又在发表情时只发送了单个,那这场谈话怕是要冷场了。
03
“是表情包,令尔康的鼻孔枯树逢春。”小周讲。
什么综艺节目、电视剧,必须得出现点相关的表情包。不然那你完了,没活路了,说明你跟没有火起来。
什么萌宠,你的猫再高贵冷艳,如果没个能做成表情包的动图,那你完了,根本没有传播的可能。
什么人工智能,什么高科技,什么人脸识别,什么AR,你写这些?没人看的。你必须再标题里加上“表情包”三个字,才能让那些原本对科技毫无兴致的人们点进来,企图以这种神秘力量造出一些新型斗图工具。
当代年轻人,都是手机里一堆表情包,但脸上却没什么表情。
那些妖娆的肢体,那些夸张的眼神,那只替你向对方卖萌的猫子,那个在屏幕上让对方吃屎的张学友,还有各种替你上吊、举枪自杀或躺地不起的动画角色……它们偷走了现实中的那些表情,留下一脸呆滞的你。
表情守恒定律!
04
是的,小周就是传说中的“表情包依赖症患者”。
这病暂时是绝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