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朱江洪:18年格力一把手 深知国企改革难在哪

游客 2017-07-25 08:04:23    201353 次浏览
朱江洪:18年格力一把手 深知国企改革难在哪

时代周报记者 陆璐 发自佛山

朱江洪比约定时间早半个小时出现在佛山顺德的活动现场,没有过多犹疑,他开始埋头签售新书。案桌上摞着一沓他最近写就的自传—《我执掌格力的24年》。

71岁的朱江洪是格力创始人、前任董事长,亦是董明珠的前领导及伯乐。

这天是7月21日,他的新书签售会进行到了第7场。尽管顺德是个小地方,但这里有着中国最大的家电产业集群,到处是和他合作过的老朋友,还有多名格力前员工。和前6场不同的是,现场义卖所得的善款将全部捐给当地职业教育基金。

朱江洪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更年轻一些。瘦长的身体被白衬衫和黑西裤包裹,保持人们对他一贯的朴素印象。和往常一样,他严肃且沉默寡言,但表情中仍显出几丝疲惫。多日以来,一场有关“朱董之争”的舆论风波刚从他头顶刮过。

风波因自传而起。在自传接近末尾中的一段文字中,朱江洪直言不讳—“有些媒体炒作‘没有朱江洪就没有董明珠’,这句话或许有一定道理。因为我,她走上了企业的各级领导岗位,站在格力这个大舞台上,才有了她大展拳脚的机会。至于后面那句‘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恐怕就值得商榷了。一个人能力再大终究是有限的,做企业不是一两个人所为而是团队的力量。”

很快,这段话被媒体直接解读为“没有朱江洪就没有董明珠”,以此推断“格力创始人朱江洪与现‘掌门人’董明珠矛盾日益激化”。之后,朱江洪将参加7月23日“格力缘”老员工见面会的消息曝出。两件事情叠加,让人解读出更多特殊意味。

“有人说你都退休了,干吗还出来争功。我觉得奇怪,我无功可争。”顺德的新书签售会上,这位曾称自己是国企“高级打工仔”的企业家首次回应争议,“书一出来到处解读,说我和谁谁谁有矛盾,是和谁谁谁比怎么样,其实都没有这样的想法,我只希望能给需要的人启迪。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写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朱江洪:18年格力一把手 深知国企改革难在哪

“国企难,难在一个国字”

“我这一辈子都是在国企打工,从来没有尝试过民企和其他类型企业的滋味。”每谈及30多年的从业经历,朱江洪绕不开感触最深的这一点。

1970年,25岁的毛头小伙朱江洪从华南理工学院机械系(现华南理工大学)毕业,从此“一入国企深似海”:先是被分配到广西百色的矿山机械厂,1988年到珠海冠雄塑胶厂(格力电器集团前身)担任总经理,之后合并海利,创办格力,历任格力电器董事长、格力集团董事长。一直到2012年6月,朱江洪正式退休,格力电器董事长由其18年的下属董明珠接替。

在1996年上市前,格力是100%的国有成分,直至2005年股改前,也是国企占有58%的绝对控股权,一股独大成了格力长期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格力却身处历来竞争最为激烈和充分的家电行业。

这样的情况下,朱江洪将国企格力做到了行业第一,而20世纪90年代曾威震一方的华宝、万宝、威力、华凌等大型家电国企早已销声匿迹。

“国企难,难在一个国字。民企也难做,但只需负经济风险,国企却要同时承担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稍有不慎得罪领导,就可能被炒鱿鱼。” 朱江洪深知国企是戴着镣铐起舞,他把做国企形容为“只有‘找死’或‘等死’”:有些事你不积极想办法去做或硬着头皮去做,企业就上不去,只能“等死”。但做了弄不好就会“找死”。

这样的“找死”,朱江洪试过很多次。在广西百色矿山机械厂担任厂长时开除了一名权贵的亲戚,险些被处罚。1992年,为了维护下属的合理利益,他和集团老总争吵起来。“事后他们对我说‘有没有搞错,你吃了豹子胆了?敢和老总顶嘴?’”

但最大的危机还在后面,也就是2003年曝出的格力“父子之争”。在这件事情中,朱江洪被描述成褚时健式的人物,被指侵吞国有资产。尽管后来诉诸法律后被澄清,但这件事给朱江洪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刻骨铭心,一辈子也无法忘怀。”朱江洪事后回忆。

为同时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企的条条框框,朱江洪有时采取了非常规手段。但这样的措施却险些将朱送进监狱。格力初期,因擅自设置给经销商的“销售奖励”政策,其中一笔疑似用作他途的400元账单成为重型炸弹,尽管最后被澄清,但“因为这件事我被足足查了两年,也被整了两年”。

“在国企体制和市场潜规则之间,在国企、民企这两种性质不同的企业之间,如何竞争,如何去寻找平衡点,使之又能满足竞争的需要,又要符合国家对企业的‘清规戒律’,使‘上级’也不感到为难,这的确是摆在国企领导人面前的一道难题。”朱江洪说道。

“难做不代表完全做不好”

“企业家需要修行。”

尽管将国企格力做到了行业第一,但每被问及如何将格力的成功转化成制度性产物,朱江洪只给出似是而非的回答。在国企体制改革尚难推进的前提下,他倾向于寄希望于企业家的自我提升。

“国企难做,不代表完全做不好。”朱江洪针对时代周报的采访回应。

朱江洪所理解的修行,是“企业家要把性格、思想修行到按照企业发展的要求、员工和社会的各方面的要求上。不能认为性格是娘肚子带出来的不能改的。错,要想尽办法改过来。你可以改造世界,也可以创造很多东西,为什么你自己不能改一改呢?”

这也是他24年担任国企一把手得出的管理哲学。在自传中他总结成:“要团结大多数人,就必须放下架子,尊重别人,容得下各种性格的人员和不同的声音,特别是反对的声音。”

一贯没有架子,又喜欢“一线调研”和“微服私访”的朱江洪在老员工中威信很高。前格力电器经营部部长老梁是格力创业的第一批员工之一,如今已经退休好几年,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老员工每年春节前都会拜访老领导。“他人品很好,我们都很敬佩。”

老梁仍然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一次他和朱江洪要去上海见一个大经销商,因为赶时间,朱老板皮鞋开裂没时间买新的。“后来是我临时去街上帮他买了一双皮鞋,才一起去见经销商。”

格力电器8号员工老刘1985年来冠雄做助理工程师。在他印象中,“朱老板把公司唯一的一辆车子让给原总经理用,他一直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到处跑。”后来,这一点被朱江洪写进了自传。

从担任广西矿山机械厂厂长,到担任冠雄橡胶厂和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都是半路杀出来取代原总经理的位子,原总经理都没有调走,反而留下来当了副手。这种上下级关系很不好处理,用朱江洪的话说,“弄不好就容易擦枪走火”,但朱江洪三关都成功闯过,他总结为“放下身段,尊重他人,乐于倾听不同意见”。

24年身居其中,洞若观火。但谈及国企改革,朱江洪却不愿意说太多。“决策层都知道应该往哪个方向改,问题是如何实施、能不能实施、要不要实施的问题。我讲也是多余。”

但朱江洪进而又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无论如何改,从体制上下猛药才是最大的改革。另外针对垄断性资源企业或充分市场竞争领域的企业,国企类型不一样,改革做法也可以不一样。”

“不管是什么企业,要办好的关键是人。”朱江洪对此了然于心。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