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苏平 上海报道
随着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快消B2B曾一度站上“风口”。
这是“新零售”概念的雏形,本质上是借助互联网手段整合供应链、颠覆线下零售店的传统经销模式。不过,2016年以来,行业开始从此前的快速增长期逐步进入到深度调整期。
一方面,2016年新上线快消B2B平台数量由2015年的41家骤降至20家,且2017年仅上线了8家;另一方面,今年新成立的平台只有4家获得融资,快消品B2B在创投界也开始遇冷。
“目前,快消B2B应该算是一个‘春秋时代’,行业内有很多区域性或全国性的不同渠道的快消品平台。”近日,阿里零售通营销中心总经理云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下半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巨头涌入
2013年至2015年是快消B2B的“爆发期”。短短三年时间,快消B2B电商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从过去十年间的不到20家增长了至少76家,三年新成立平台分别为13家、22家和41家。
根据托比网发布的《中国快消品B2B行业发展报告(2017)》,从新上线平台数量看,行业在这三年总体上呈跳跃式发展,从平台获投融资数量看,快速获投和大额融资现象也出现在这一阶段。此外,阿里、京东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正是在此时“入场”。
2016年以来,新上线平台数量出现大幅下降。据托比网企业数据库记录,2016年新成立平台数量骤降至20家,今年上线的则只有8家。托比研究预计,2017年新平台数量不会超过15家。
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互联网 快消品”高峰论坛上,托比网分析师张旭宁指出,行业现在正经历“调整期”。这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创投数据,二是商业模式。
“今年新成立的平台,只有4家获得了融资,说明整个快消品B2B的创投界正在遇冷;在商业模式上,无论是过去的B2B、B2B O2O,还是今天的‘新零售’,整个行业都在摸索发展,行业内还并未出现大面积的盈利现象。”张旭宁介绍。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访中,云通也表示,目前,快消B2B迎来了快速发展,包括零售商、品牌商、渠道商、互联网等在内的各个行业都在从不同维度切入这块“蛋糕”,与此同时,这个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可以说进入了“春秋时代”。
据媒体报道,阿里“零售通”与京东“掌柜宝”上线后,迅速拓展到超40万家和超30万家便利店用户;而快消B2B领域融资最高的中商惠民,2016年11月便对外宣称其便利店用户约在50万家左右,而记者日前获悉的最新数据是55万家。
中商惠民执行总裁苏小新表示,快消品的传统市场规模巨大,不是任何一家或几家企业可以“吃”下去的。目前,中商惠民覆盖到的便利店数量已经很多,但苏小新仍坦言,在整个市场中,其占有率仍只有千分之几的级别。“现在还没到统计的时候,我们只有自己跟自己比。”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BAT级巨头跟进,快消品市场会迅速进入“红海”,而阿里和京东尽管仍未在这块市场占领明显的领先地位,但多年的行业积累无疑会给所有B2B公司巨大压力。
“给店供货”到“帮店挣钱”
目前,快消品B2B电商企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中商惠民、零售通为代表的快消品B2B交易平台,一类是以千米网、易订货、订货宝为代表的为分销链路上各个主体(厂商、品牌商、经销商、终端店)提供技术支撑的to B服务平台。前者所涵盖的业态更为广泛。
在怡亚通副总裁温晓林看来,市场应当建立“整合、共享、创新”。以供应链为例,平台是自建物流体系成为经销商,还是与其他平台合作共同完成整个厂商对接终端的流程?他认为,对于大多数B2B平台而言,没有必要自己花大精力重新去建供应链,否则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而云通认为,供应链只是B2B平台业务的一小部分。“零售通的理念是服务每家店铺。而我们有些友商,过去工作重点是拿到品牌商资源,把经销商的命给革了,自己成为一家经销商企业。”
云通强调,零售通更加关心的是商店,怎么能够更好的让零售商店的生意好起来。“开一个小店真的不容易,囤货、装修、选址、经营顾客、防火防盗,我们希望这些小店能够像当年淘宝店一样,让他们的生意能够轻松一点。”
对于阿里而言,数据是最大的优势。据他介绍,零售通目前已经在四个城市做试点,推出超级会员。“下半年的竞争会更加聚集在智能领域。”云通认为,新零售实际上就是用大数据的方式去驱动人、货、场:人是消费者,货是服务、商品所带来的体验,场不仅仅是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还包括商店。
数据应用在改善零售线下生态方面的确小有成效。据云通所述,只做了品相结构的再造和基于消费者的分析,旗下小店的营收就提升了70%至100%。
而中商惠民也阐释了类似的思路。据苏小新介绍,平台首先是做B2B供货平台,其次再做加盟店,然后基于加盟店做B2C,拓展保险、快递等社区增值业务等。“总的来说,做的是合约客户的升级。”
分析人士指出,在怡亚通的供应链模式中,人、货、仓是核心关注点,在前端;而在零售通的B2B模式中,尤其是将来趋向连锁便利店的模式中, 人、货、仓外会加入“店”的元素,也就是说,除了解决如何给店供货,还要思考如何帮店挣钱。
“这一点是大家都在摸索的,究竟提供什么能力做到这一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该人士指出。目前业内提及的“核心能力”包括仓储物流水平、工具类产品效率、资源能力等方面,而抢占先机的,必然是综合能力最强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