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勋涛
人工智能进入市场爆发期。据近日发布的《未来值得关注的九项颠覆性技术趋势》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00亿到1800亿美元。从无人驾驶的汽车、客厅里的端茶送水机器人、到根据历史记录自动推荐商品的购物系统,人工智能正在以令人出其不意的速度进入人们的生活。
市场规模有望达千亿
从瑞银发布的报告来看,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当前正处于弱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阶段。未来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间的应用也将越来越普遍。如,农业、交通、金融、制造业等行业都将有人工智能的影子。到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00亿到1800亿美元之巨。瑞银报告预计,未来全球因人工智能而受到影响的工作岗位将多达5000万至7500万,但人工智能的应用并不会在全球范围内导致大规模失业,反而会因此创造出更多的创造性工作岗位。
众多国外的科技大佬早已在人工智能领域大施拳脚。就在9月底,刚刚宣布收购了聊天机器人创业公司API.AI,进一步加强语音识别技术。从2013年开始,谷歌就已经在布局,从收购深度学习和中性网络初创公司 DNNresearch,到以4亿美元收购人工智能DeepMind公司,谷歌在人工智能领域步步推进。除了谷歌、英特尔,在8月就花了2亿美元收购了Turi;在今年4月收购具有图片识别技术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Orbeus。
在中国,以BAT(、和)为代表的互联网大公司也逐渐展开人工智能布局。从百度的Q3财报来看,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成为百度的重要增长点。作为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度以“百度大脑”为引擎,全面应用于各大业务线。2015年8月,阿里云宣布推出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平台“DTPAI”。开发者可通过简单拖拽的方式完成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挖掘,以及对用户行为、行业走势等的预测。腾讯也当然不会缺席人工智能盛宴,腾讯已成立A I实验室,腾讯公司副总裁林松涛表示其搭建了包括人工智能平台在内的多个能力平台扶持第三方开发者。
数据、设备、人才缺一不可
不过,面对极具诱惑的大蛋糕,并不是每个人都啃得动,啃得起。从当下人工智能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以下三方面是国内厂商在人工智能市场能否站稳脚跟的关键:
首先,人工智能是建立在庞大的数据之上,如何能够获得大量的、自我标注的数据库,形成自身封闭的数据优势是第一道坎。数据是人工智能的血液,是其生命之源。只有解决了数据的问题,才有资格谈人工资能。现阶段,制约人工智能领域很多重大突破的关键,并非是算法不够先进,而是缺乏高质量的数据集。
其次,人工智能的投入巨大,需要的许多设备、以及传感器,价格都非常的高,这也意味着还未有收入便有大量的资金占用。虽然随着人工智能行业自身的发展,这些设备也将随着量产而降低价格。但到时厂商才开始布局,无疑已失去了先机。
最后,人才也是人工智能发展极为关键的一环。创始人程浩表示,现在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最大的制约是技术人才还比较稀缺。这也导致有技术背景的创业项目上来身价就很贵。北大教授、中科院院士鄂维南也认为,我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还面临很多挑战,尤其人才缺乏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相关领域,我国的人才短缺问题十分突出。
创新仍是第一生产力
马云在一次内部讲话中强调:“全球都在讲人工智能,到了风口浪尖,在创新面前,没有第二只有第一,创新落伍了,你就输了。”
当下许多公司布局人工智能,仅仅是打上了标签而已。众多平台或者数据模型照搬国际上其他公司,这样极易导致日后同质化竞争的局面,长此以往,在缺乏创新产品的状态下,容易走向灭亡,因而人工智能的布局中,企业应该更多的关注提升自身的技术或是数据优势,强化创新。
另外,在硬件方面的创新和研发投入应增加,我国在人工智能硬件方面还相对落后。智能的基础是机器对环境的感知,然而目前我国传感器的技术能力仍较国际领先水平有一定差距。此外,人工智能要求芯片具有海量、迅速的运算能力,而几乎没有国产芯片能够符合这个要求,目前在全球仍是英伟达、成“垄断”之势。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为我国科技创新带来历史性机遇。
未来,人工智能要获得长远、健康的发展,不仅应深耕算法,尝试商业模式创新,同时,我们的硬件设备不能为别人所牵制,每个环节都是产业链关键、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