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多地密集出台无人机新规 适度监管优先考虑安全

游客 2017-07-20 06:11:10    201250 次浏览
多地密集出台无人机新规 适度监管优先考虑安全
 

本报记者 藏瑾 深圳报道

导读

“希望未来无人机能按照汽车的思路管理,管人、管审定、管交规(运行)。”

7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参谋部、江苏省公安厅、中国民用航空江苏安全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维护公共安全的通告》,对“黑飞”行为进行严管,对“黑飞”必要时予以直接击落。

今年上半年以来,多地频发无人机扰航事件。除了江苏,成都、重庆、福建、广东等地都发布了相关监管措施。

最近几年,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乱象。监管新规的密集出台,将更好地规范无人机使用和无人机产业。7月18日,作为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70%以上市场份额的无人机代表企业,大疆在深圳举办了其首场无人机科普活动。大疆安全技术总监王庶表示,无人机规范以后,行业一定会向上发展。大疆将承担起无人机科普任务,接下来在全国更多城市举办科普活动,提升用户安全飞行观点。

各地推出阶段性监管措施

快速发展的无人机行业暴露出标准缺失、安全监管等方面的问题。

5月,中国民航局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自6月1日起,民用无人机的拥有者须按要求进行实名网络登记。

此外,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了过渡时期严管措施。以广东为例,7月3日,广东省发布的《关于加强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安全管理的通告》提出,8月1日起,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使用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规定,履行适航资格、飞行资质、计划申报等相关手续,并划出了大片禁飞区域。大疆安全项目负责人黄志聪认为,接下来更多省份会出相似的规则。

“做无人机第一天开始,我们就知道这样的情况一定会发生。” AEE一电航空副总经理罗忠慧说。

全球鹰(深圳)无人机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景兵告诉记者,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密集制定的无人机安全管理办法,原本缺少法规支持、没有行业标准、缺少产业政策扶持的无人机行业需要有时间适应。

在罗忠慧看来,无人机会引发事故的原因:一是因为操作不当;二是无人机的技术问题。“目前,飞行器的安全性已经很高,使用者正常操作出现问题的概率很低。”他认为,首先应该将规则细化,不应该仅从重量角度进行区分,应该考虑的是飞行器的潜在伤害大小,这可以从飞行距离、飞行区域、飞行高度多个维度进行评判。潜在伤害低于某一标准后应放松监管,释放给用户以及整个行业更多的空间;第二则是需要长期的科普。让大众了解到无人机就是一个生产力工具,如同手机一样是身边、随手可得的技术工具,不应该妖魔化;第三,需要更低门槛的培训。

深圳现有300余家民用无人机生产商,已经成为国内无人机企业聚集地、产品生产基地和外销出口基地。罗忠慧告诉记者,现在企业测试要到很远的地方,比如海边,这样成本很高,也不利于统一管理。他建议,深圳大量无人机厂商有测试的需求,呼吁政府提供公共区域进行测试。

主攻行业无人机的智航无人机公司董事长助理王晓亮认为,监管长期来看是利好的,以前都是黑飞,现在工业无人机应用可以用正常渠道报备,清除了一些安全隐患。他也指出,实名制在推行落实上,细节需要完善;当前的空域审批流程不够清晰;此外,无人机监管是一个涉及多部委的交叉的综合问题。比如,工信主要是标准制定,民航局主要是跟实名制和机场禁飞区划定,空管委是谈空域开放,未来对接管理部门需要统一。

大疆安全技术总监王庶还指出,四旋翼飞行器之外,市场上目前存在一种形式航模的“固定翼飞行器”,他的飞行距离更远,高度更高,加装不具备禁飞区设计的开源飞控系统后,会对空域安全形成巨大威胁。两者都被冠以“无人机”之名,但使用场景和安全性相去甚远。

可能成为“第二个高铁”?

对于当前的监管,黄志聪认为,统一监管还没有明确的时候,各地的严管是阶段性的。“行业如果要发展,至少从飞行时间、飞行架次、飞行人数来说是正比例的上升。可以预期未来的状态和现在的全面监管是不匹配的,未来监管比较规范之后,申报的严格会有所放松。”

“大疆倡导以技术主导加有效的行政监管。”黄志聪说,无人机在空中飞行、自由度很高,很难被发现,所以说要用技术手段去监管。行政上,对于厂家端来说,希望大家配备相同电子地理围栏技术,这需要政府去主导。用户端来说,实名制和明确禁飞区等游戏规则的设定需要政府推进。

余景兵介绍,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已经在深圳发改委立项三项无人机通用技术标准,并对外发布了第一版,企业已经在普遍引用;上个月八个部委发布了《2017-2018中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其中计划制定300多项无人机标准。王庶表示,希望能优先地考虑安全相关的标准。

“希望未来无人机能按照汽车的思路管理,管人、管审定、管交规(运行)。无人机是一个空中会飞的机器人,作为飞行平台,搭载不同的任务载荷,可以用在各个领域代替人工作业,成本低,风险小,更安全。相对的飞行自由未来肯定会实现,前提是无人机安全管控技术、无人机智能避障技术更加成熟,无人机法规更加完善。”余景兵表示。

罗忠慧认为,目前的政策会对消费级无人机在国内的销售造成一定影响,“影响会有半年的滞后期,到了明年上半年应该就会释放出来”。

“中国民用无人机终将不依赖于国外技术,必将是中国的第二个高铁,引领全球无人机产业,三年后产值将达千亿级规模,五到十年后将是万亿级产值。”余景兵表示。上半年无人机出口量增长了93.4%,如同高铁一样,中国的无人机产业依赖自主创新能力正在引领全球。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