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新规满月仍难卸载预装软件 利益博弈是持续拉锯主因

游客 2017-08-11 09:15:16    201293 次浏览

本报记者 叶菁

随着智能手机愈发普及,手机预装软件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预装软件不仅无法卸载,有些甚至后台自动运行、偷跑流量、盗取用户信息等。为打击此类现象,国家工信部规定,2017年7月1日起,手机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确保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可卸载。

然而,新规已实施满月有余,市场上部分手机预装应用已经可卸载,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智能手机预装软件不能由用户自主卸载。不可否认的是,新规给APP行业规范管理开了一个好头,但后续还需密切关注具体的执行情况,保证规范得到有效落实。

新规实施满月,预装软件仍难卸载

智能手机发展至今,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物品。在智能手机不断普及的过程中,手机预装软件一直如影随形伴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扩张,其市场混乱有目共睹。

自7月1日起,工信部颁布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开始实施,其明确手机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确保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可卸载。如今新规实行已经过去了1个多月,各大手机厂商有没有按规定执行呢?

据《人民日报》记者最新调查发现,新政实施已一个多月,仍有许多在售智能手机的预装软件无法卸载。“新买的手机里还是有一些理财类、视频类应用卸不掉。”一位“百元机”用户显得有些无可奈何。

另据艾媒咨询近期发布的数据表明,近半厂商预装APP数量超过了30个。从现实情况看,大量的预装应用不仅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更成为手机功能正常体验的绊脚石。专家指出,有的手机预装70个以上的软件,甚至占到手机内置存储器80%以上的容量,它们在开机默认启动后会因占用CPU时间多而缩短待机时间,同时造成流量浪费。

难卸载的背后是利益在作祟

“手机预装软件有较大的潜在利益,因此很难杜绝。”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陈江如是说。

据了解,预装一款手机应用,手机生产商可以获得1到10元的收益,对很多手机生产商而言,这都是一块不小的利润来源,很多手机生产商也都会收取一定的预装软件分红。因此,他们对预装软件大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外,预装软件对于软件商来说也是一种获得用户数量的手段。比如一款美食类的APP,它在融资阶段需要拿用户数据去找VC,因此要通过预装的方式直接获得用户数量。还有一些软件商,它们利用预装软件盗取用户信息,然后出售,也可以获得高额的利益。

事实上,厂商和软件商靠这样的获益方式显然对消费者、行业创业者都不公平。一方面,消费者自身的权益成为这条利益链上的砝码,成为软件服务商向投资商要融资、手机厂商财报中的利润;另一方面,对于另一些手机APP的开发者和创业者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如果他们不去刷榜、刷流量、预装软件,那么靠自己的能力和产品获得用户群,远没有预装软件的那些服务商多,也没办法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徒法不足以自行,行业乱象需提升政策执行力

新规已经实施一个多月,仍有众多厂商“负隅顽抗”,为何?

归根究底还是新规没有长出牙齿,不具备足够大的威慑力,才导致部分手机厂商视如无物。新规后预装软件仍难卸载由媒体调查发现的,而不是由工信等职能部门察觉就足以说明一个问题,在规定实施之后,相关的职能部门并未彻底深入市场进行抽查与检测,而只是将“预装软件可卸载”的期望寄托于手机厂商的自觉之上了。

有规可依固然重要,但“徒法不足以自行”。再好的规定,如果得不到有力执行,那就等同于一纸空文。实现手机预装软件可卸载,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也是一场与部分不良手机厂商的博弈,职能部门显然不能只满足于出台一纸规定,然后就高枕无忧当甩手掌柜。而应该主动作为,确保规定得到有效落实,消费者能真正自主卸载预装软件。

如果任由预装软件无法卸载的情形继续下去,不仅会寒了消费者的心,也是对《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赤裸裸的嘲讽,对工信、工商等职能部门的公信力更是极大的损耗,相关的职能部门不能不重视起来。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