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芝麻信用刷分背后的“骗贷”暗流:400元点亮13颗星

游客 2017-07-19 09:40:08    201218 次浏览

芝麻信用刷分背后的“骗贷”暗流:400元点亮13颗星

作者:法治周末记者 李含

只花费400元,便可点亮芝麻信用13颗星,由一个没有任何信用记录的小白用户,变身为北京大学毕业、名下一辆宝马X6轿车、两套房产的海外留学归国精英……近日,一则揭露芝麻信用刷分黑色产业的新闻,引爆了科技圈。

芝麻信用方面随后回应称,通过伪造用户个人资料信息的“涨分”方式不可信,芝麻信用对于个人信息会进行技术校验,并结合多种渠道进行交叉验证,确保用户提交信息的真实性;通过黑产机构伪造虚假信息,不仅无法提高芝麻信用评分,还可能对自己的信用产生负面影响。

但法治周末记者观察到,叫卖、代理芝麻信用刷分服务的情况依然存在,仍有不少用户试图通过这种捷径,来提高自己的芝麻信用分数。

而进一步了解情况后,法治周末记者发现,刷高芝麻信用分数只是第一步,这些用户的最终目的,是以代表着“信用极好”的芝麻信用高分为跳板,来获取网贷平台、小贷公司等机构的贷款。

专家表示,通过伪造用户个人资料信息开展芝麻信用刷分,涉嫌非法经营、伪造证件、贩卖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而后续用户如果利用虚假个人资料、芝麻信用分等来获得贷款,则还可能涉嫌构成骗取贷款罪。

刷分产业已衍生出代理模式

公开资料显示,芝麻信用是蚂蚁金服旗下独立的第三方征信机构,主要依据用户的身份特质、行为偏好、人脉关系、信用历史、履约能力五个维度综合评估用户的个人信用状况。

基于上述五个维度,芝麻信用设置了基本信息、资产情况、信用消费3大类、9小类信息供用户补全,具体包括学历信息、单位邮箱、职业信息、驾驶证、海外信用报告、车辆信息、房产信息、公积金、信用卡账单等;用户提供的信息越全面,也就越便于芝麻信用更全面地评估用户的信用状况。

这9类信息共有13颗星来代表完善程度,用户每补全一项,对应的五角星就会被点亮。而通过补全相应的用户信息、点亮芝麻信用的五角星,也成为当前不少从事芝麻信用刷分者最常用的手段。

尽管芝麻信用强调刷分无法提高信用分数,甚至还会对用户自己的信用产生负面影响,但7月13日,法治周末记者在网上依然找到了大量从事芝麻信用刷分的人员,并且发现,这些人员已经开始在网上招收代理开展业务。

“全套点亮13颗星,提高芝麻分,提高信誉度。”一个多月前,黄进(化名)就开始接单帮人刷芝麻信用分,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在他这里花费180元,就可以点亮所有13颗星。

“我这是一手价格,网上很多叫卖三四百的,都是代理。”黄进坦言,他就是通过帮助客户“完善资料”来涨分,对于法治周末记者的询问毫不避讳。

此前有媒体报道,一些刷分者通过找寻与用户同名者的真实资料、证件来进行包装,由于部分信息所属数据库之间没有相互连通、无法做到相互核查,所以姓名相同就能够躲过风控审核;而黄进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除此以外,他们也会通过PS等方式伪造证件、资料来帮用户美化个人信息,“具体做法现在都已经很透明了,这也是很多人不断摸索、尝试出来的方法”。

面对法治周末记者对于此类方法是否一定能够涨分、是否有风险的询问,黄进口头上保证肯定能做到、没有风险,并介绍称,“完善资料”的过程几十分钟就能搞定,但具体涨了多少分,需要等下个月6号芝麻信用分更新的时候才能查询到,“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多的能涨到七八百分,总之都能达到‘信用极好’的级别。”

为了拓展业务,黄进专门成立了一个名为“支付宝芝麻信用刷分群”,加入这个群的,既有委托黄进刷分的客户,也有希望代理刷分服务的业务员;在群公告中,黄进写道:“本群招代理,量大有优惠。价格可以自己喊,喊300自己就能赚120一单,喊得多赚得多。”

与黄进一样,试图通过芝麻信用刷分而走上发家致富道路的人,不在少数。法治周末记者发现,在网上以“芝麻信用”“刷分”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能够发现不少专门从事相关服务的个人和聊天群。

刷分多为谋求低利率贷款

为何要刷高芝麻信用的分数?在不少人看来,这主要源于芝麻信用高分可以带来更为便捷的生活。记者了解到,依托芝麻信用的评分机制,拥有较高分值的用户,可以享受消费金融借贷、免押金住宿、免押金租车等多项服务。

然而,在网贷投资人、互联网金融观察人士羿飞看来,如果仅仅是为了享受免押金住宿、租车等日常生活的便利服务,普通用户多不会花费数百元去刷高芝麻信用的分数,这个产业之所以存在,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大部分希望刷高芝麻信用分数的人,瞄准的都是进一步提高消费金融借贷能力,拿到低息贷款”。

黄进也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来找他刷分的人,主要是为了开通支付宝借呗或者提高支付宝借呗的额度;还有一部分人,则是为了凭借芝麻信用的高分在其他网贷平台上获得贷款;为了进一步招揽客户,黄进在宣传刷分服务时,都会写上一句“有利于提高借呗额度,有利于开通网贷大额贷款”。

法治周末在另外一些从事芝麻信用刷分服务的聊天群中,也看到了类似的宣传,明言刷分的目标就是“玩转各种小贷网贷”“开通借呗5000-30万贷款额度”。

羿飞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芝麻信用分数较高的用户,最高能够在支付宝借呗上获得10万元至30万元的消费信贷额度,这部分额度是可以提现的,利率仅为6%至8%,远低于传统金融行业,是一笔十分划算的低息贷款。

在法律专家看来,开展芝麻信用刷分的相关行为,涉嫌从事多项违法犯罪活动。

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延来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购买他人信息来包装用户的个人资料,意图提升其芝麻信用评分,并以此牟利,涉嫌贩卖个人信息、非法经营等违法犯罪行为。

张延来介绍,芝麻信用刷分行为,与此前在电商行业内饱受诟病的刷单、炒信行为有着高度相似之处;而在今年6月,杭州市余杭区法院一审宣判了一例“刷单入刑”案,组织者李某被法院认定为犯非法经营罪,以此为参考,芝麻信用刷分行为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广东金融学院法学所所长姚志伟对此持同样的观点。在他看来,相较于电商行业的刷单、炒信行为而言,芝麻信用刷分过程中伪造相关证件的做法,性质更加恶劣,还涉嫌伪造证件等违法犯罪行为。

“一些网贷平台接入了芝麻信用的数据,会根据芝麻信用分数来审核对于用户的放贷情况,这也就意味着芝麻信用分数已经成为用户从一些网贷平台上能否借到钱的门槛。”姚志伟表示,“芝麻信用刷分行为,不少指向的都是金融借贷,在这种情况下,刷分行为可能会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秩序,情节严重的甚至会构成骗取贷款等金融犯罪。”

亟待与政府权威数据连通

此次芝麻信用刷分一事,也再次将舆论的焦点聚集到了当前商业机构开展征信业务时,如何保障真实性和有效性的问题上。

其实,早在2015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就发文,要求芝麻信用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然而,时隔两年没有一家机构取得牌照。

今年4月,央行征信局局长万存知在个人信息保护与征信管理国际研讨会上透露,这8家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每一家机构都想追求依托互联网形成自己业务的闭环,但每一家信息覆盖范围都有限,信息不广、不全面,导致产品有效性不足,不利于信息共享。

张延来表示,民间征信机构的出现是一个很好的创新,补充了央行征信系统覆盖面、应用场景有限的不足;而当前民间征信机构所面临的数据核验问题,根源在于拥有权威数据来源的权力机关之间,存在着数据孤岛的现象,亟待未来能够建立连通。

“通过伪造用户资料的方式之所以能够成为刷分手段,主要原因就是掌握权威数据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信息交叉验证的渠道。只有将各个部门之间数据交叉验证的通道打通,让芝麻信用这样的第三方征信机构能够获得一手数据来源,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刷分行为的存在。”张延来说。

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有地方政府在尝试解决这一问题。2015年12月,《杭州市智慧经济促进条例》正式实施。杭州市政府在解读该条例时指出,“针对目前我市政务数据开放滞后,大部分公共信息资源分散于各个部门,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的现状,条例规定,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设政务大数据平台,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构建适应政务大数据管理的资源目录和交换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羿飞也认为,刷分等造假行为的存在,对于一家企业而言,从提升服务质量的角度来说,芝麻信用方面有充足的动力去解决,更重要的是政府层面如何去协调资源,“芝麻信用在丰富识别手段、提升风控能力的同时,更需要做好与政府部门间建立数据连接。这不仅影响到芝麻信用的商业价值,也关系到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社会价值。”

羿飞表示,国家和社会的长期健康发展,需要依靠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否则整个社会的诚信成本太高,就会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运行效率,“银行征信系统有着天然的行业壁垒,要解决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问题,必须通过民间机构去建立和完善”。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