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 周峰
《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和以往多次来华,宣扬科技福祉的国外大咖不同。如果说尼葛洛庞帝带来的是想象空间,凯文-凯利带来的是启发的话,赫拉利给我们带来的更多是一种被时代抛弃的焦虑。
这种焦虑可以用罗振宇在最近一次的跨年演讲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再残忍的资本家好歹要剥削工人,人工智能时代可能让人们连这个价值都没有。”
只是在业界看来,这种观点似乎过于夸大其词。在赫拉利近日出席的XWorld大会上,主办方百分点集团首席架构师刘译憬直言技术人员没有必要把人工智能担心到那个程度。“毕竟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还不成熟”。
即便是赫拉利本人,对于未来的态度也并不像书中那样非黑即白。接受新浪科技专访时,他表示书中描述的未来不一定发生,但新技术带来的问题毕竟需要找到解决方案。
只不过随着他的两本著作在中国先后畅销,对未来的不确认成了主流声音。XWorld大会上,赫拉利的演讲座无虚席。观众认真笔记,并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对主持人“人工智能是否会带来一个美”的提问齐齐地举起了代表“不会”的红色纸牌,对赫拉利的悲观未来坚信不疑。
以下为访谈记录:
新浪科技:人类会因为人工智能灭绝吗?
赫拉利:肯定不会以这种方式灭绝,没有人会开发出能让人类灭绝的机器人。
这种事情之所以不会发生,部分原因是人工智能不可能有意识,不可能有感情或情感,不可能具有你所知道的渴望,渴望去消灭世界上所有的人。
但人工智能的危险之处在于,它会打破权力内在平衡,我们知道权力知识少数人才拥有的东西。
这些人不会因为人工智能而灭绝,他们只会变得比以前任何时候更具权势。他们可能会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而形成一个循环。大脑会与计算机相连接。他们会拥有超凡能力。人工智能在数量上会越来越多,在仍然完全由人类所掌控。这些能力可能会让人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从长期来讲,失去所有这些权力并不会导致灭绝。
所以,我认为人工智能并不会导致人类的灭绝,更有可能是让将人类变成不同的群体,具有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因此,人类最终不会肩负起相同的使命,而是演变成为不同的命运共同体。
新浪科技:具体解释一下?
赫拉利: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潜在结果是促成数据集中到某一个地方,也进而导致权力的集中,因为说到数据算法,你能在一个地方集中的数据越多,算法就会越好。因此人工智能技术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将数据集中的动力,也造成了权力的集中。
比如一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基因数据公司会成在这个行业处于垄断地位,因为它可能拥有1亿个DNA序列数据,而一家新创企业可能只有1万个DNA序列数据,所以完全没有办法构成竞争。这些大数据模式的认知都是基于统计。
同样的,在西方垄断了社交媒体,可能这个平台不是最好的,但因为所有人都用它,而没用过的人也最终会选择它,它的规模越来越大。遗传学数据方面也存在着同样的情况。因此我们会看到权力将集中到几家公司身上。
另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会打破金融业旧有垄断地位的公司,令财富创造具有更多的灵活性。这些都是史无前例的,今天的专家也不可能预测2040年的经济学基本结构。
新浪科技:会不会夸大其词了?
赫拉利:在历史上,经济活动集中与经济活动分散之间的转化是未知的。在有些情况下,资金集中在一些拥有巨大权势的企业身上,资产和劳动力集中在一个地方、一家公司或是一个国家。这仅仅是一个优势,而垄断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在某个历史阶段,拥有垄断性资源的企业成为庞然大物,而且运营效率非常高。与此同时,大量小企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他们运营更灵活,更具创造力。这就会促使双方合作,我们相信未来30年又会有一次行业整合,只是不知道具体的方向。
在互联网最早出现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一场互联网革命。许多人认为互联网将刺激小企业的发展。但我们今天却看到众多垄断企业的出现,比如说在西方有、和Facebook这样的科技巨头,他们可能控制着一切。这种垄断在20年内是否会继续加快速度,可能取决于我们是否完全能垄断资源。
所以,最后只有一家大公司、甚至一个国家控制着一切。至于这些垄断企业是否会拆分成众多非常灵活的小企业,我们并不知道。人工智能的潜力恰恰在于,它会刺激资源集中在一个地方。
新浪科技:这种担忧在之前新技术出现的时候也有过。比方说19、20世纪,一直有人担心机器会抢走人类的工作带来剧变,但从来没发生过。人类最终还是从其中找到了新的机会和经济形态。
赫拉利:人类此前有过这样的疑虑,比如自动化会让人们丢掉工作,而这种情况其实并没有出现。但是,这一次的技术演进可能与以往不同,有两个原因。
一,人类有两个方面的基本技能,体力和交流。过去的自动化替代的都是人类在体力方面的技能,失去工作的也只限于农业和工业领域,而这些失去工作的人可以从事需要交流技能的工作。而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在交流技能方面与人类展开了竞争,但是人类并没有第三项技能可以从事,所以如果机器可以在体能和交流技能方面都超越人类,人类将不会有可以撤退的阵地,我们不知道这第三项技能是什么。
二,变化的速度正在加快,即使有新的工作机会,最大的一个困难在于技能的再培训,也就是人类的能力再造。过去当机器替代人类的时候,新工作对人类的技能要求并不高,比如一个人不做农活了,去工厂工作,他可能并不需要很多的培训就可以开始上班,可能两周或者两个月就足以让你具备相应的能力。
而当我们考虑未来会有什么新的工作机会出现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应该都是需要高技能的工作,比如大家可能认为未来软件设计领域可能需要很多人才,但这种工作需要的培训太难了。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都开出租车,50岁的时候因为出租车都用上无人驾驶技术的时候而丢掉工作。这时候一家高科技公司的软件设计或者虚拟现实游戏设计师职位对这个老司机并没有什么意见,因为他不具备这样的技能,而50岁的年龄让能力再造也变得非常困难。
所以即使新工作大量出现,对于那些丢掉旧工作的人并没有什么意义。对于年轻人而言,如果没有接受跟上时代的教育,这些新的工作机会同样没有意义。未来可能会同时出现大量没有相关技能的劳动力以及大量新工作机会缺少相关人才的情况。没有人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情况,可能每个人都会有新的工作,但是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如果说出现大家都有工作做的情况,我当然是高兴的,但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就业问题不能只依靠美好愿望去解决,如果新工作机会没有出现,需要有备用计划。
新浪科技:既然这个未来不一定会成为现实,为什么要写《未来简史》?
赫拉利:写这本书的动机是面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表达我的想法,引发公众关注和政治讨论,避免出现最差的情况。
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些问题,我们看到人们开始关于这方面问题的辩论,但是还不够。我关注了去年美国大选的情况,令我感到警觉的是,整个竞选过程中,完全没有提到这些议题,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方面。对就业情况和就业市场的讲话还不少,但是关于自动化危险性却只字未提,也没有讨论如何向学生提供能帮助他们在未来20年保有竞争力的教育。
所以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以提高公众这方面的意识,了解这些问题,开始一些政治讨论以便找到应对之道。
新浪科技:书里面提到未来凭借技术成为上层社会的可能只占整体的2%。谁有可能会成为那2%?
赫拉利:如果我们任其发展,那2%到5%的人就会成为这个社会的权力上层,其中包括最富有的人,政治体系中身居最高位的人,而这两部分人通常是同一类人。这个跟你是不是聪明关系不大,因为即使你非常聪明,但是你出生于一个埃及的非常贫苦的家庭,你也不可能得到政治权力和财富,并跻身上层社会。
纵观历史,贫富之间的差别很大,但是这种差别仅仅体现在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但是现在,这种经济上的不平等有可能变为生物学上的不平等。历史上将第一次出现上层社会将具备更强的能力。当然我讲的是可能性,不是确定会发生的事情。如果我们现在采取行动,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新浪科技:所以怎么采取行动?如果人工智能未来会让大部分人的工作都失去意义的话?
赫拉利:我们无法阻止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具有许多潜在益处,而不仅仅是大家所认为危险的事情。
我们要做的不是如何与人工智能在人类根本不可能取得优势的领域进行竞争,人类其实不一定需要工作,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工作是乏味的。
整天开出租车对一个司机而言可能并不是那么理想的状况,这些工作可能你并不想做,但是你需要这份工作,来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一个理想的社会可能并不需要这么多工人,如果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可以做大部分的工作,那非常好。
新权力和新财富的好处可以为大多人所分享,而不是为某些精英所把持。人类因此可以利用他们的时间和机会来提高自己,而不会害怕失去权力或者无法供养自己。
我不认为人工智能的兴起是一件坏事情,我们也不应该,不可能停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同样的,我们没有必要去花大气力去保证出租车司机不丢掉工作,我们需要思考新技术如何让大多数人受益,而非只对部分精英有益。
新浪科技:那对于个人来说呢?
赫拉利:但为了保持相关性,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可以不断做出改变,不断进行学习,以继续保持非常大的灵活性,尤其是在思想上或是心智上。
传统上,生命被分成两个部分。在生命的第一部分,你可能学到了塑造自己个性所需要的重要技能或知识,形成专业身份所需要的技能或知识。在生命的第二部分,你当然还需要继续学习和改变,但最重要的事情是,你要会利用你在早年间积累的知识、技能和身份感。
这种传统模式将在21世纪变得无关紧要。由于变革如此是如此的快速,你所学到的大部分东西都很快变得过时了。所以说,将生命分为两部分的传统模式不再适用。为了保持相关性,你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去改变,甚至去改变自己的身份和个性,这种改变会贯穿一生。但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因为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你整个阶段可能一直在学习和改变,等到四五十岁的时候,你当然不想再去学习和改变了。
改变是一件给人带来很大压力的事情,而且几乎始终是如此。但是,你别无选择,必须在四十岁的时候不断做出改变,就像你在二十岁左右时一样。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如何尽最大努力保证两者之间的平衡呢?这可能会是生命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这一幕曾在以前上演过,由于技术进步,人们以为生活会变得更轻松。从某种程度上讲,也的确是如此,因为现在我们所有人都有了空调、有了汽车以及计算机,生活变得越来越舒服。
但另一方面,正如我前面所说到的,日常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我们如何在不被压力压垮的情况下不断进行改变呢?这将成为未来的重要挑战,也是我们所有人将要面对的情况。所以,我认为最好的投资(你可能会想到孩子的教育)就是学会如何保持灵活性,如何不断地学习,如何保持心理平衡。有鉴于此,学习化学和历史这样的知识虽然很重要,但你不会从中学到如何保持灵活性,如何保持心理平衡。
因此,无论人们在一生中学到了其他什么东西,我认为他们都应该在掌握这些技能上进行大量投入。我以自己为例吧,我每天要拿出两个小时专门学习某项知识,而且每年会持续30天到60天的时间。凭借这一点,我得以保持心理平衡以及灵活性。这只是一个例子。这些都是让你在21世纪站稳脚跟的重要能力,而且会越来越需要这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