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银行联姻互联网背后:外部竞争内部扩张压力倒逼创新

游客 2017-07-17 07:48:20    201136 次浏览
银行联姻互联网背后:外部竞争内部扩张压力倒逼创新

导读:侯本旗表示,银行与互联网公司技术的合作只是一方面,深层次的原因是客户行为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年轻客户的消费、理财、支付等行为不断由线下往线上迁移。

本报记者 李玉敏 北京报道

“你以为你的竞争对手是友商,其实是这个时代”。这句话或可以诠释国有大行和互联网巨头之间既激烈竞争又相互合作的暧昧关系。

近期,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不约而同与、、和四大互联网巨头展开合作,领域集中在金融科技方面。

从2011年至今,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攻城略地”,银行传统的“存贷汇”业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另一方面,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规模快速扩张,业务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原有的科技系统已难以满足自身需要,迫切需要改进和升级。以建设银行为例,2017年6月24日,该行对外宣布,举全行之力,耗时六年时间打造的“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全面竣工并成功上线。

建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金磐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一代”建设不是简单优化或单纯开发一个信息系统,而是在企业级视角下,覆盖总分行、海内外和子公司,全面实现业务创新、流程再造和机制变革的一项系统工程,将满足建行未来10-15年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

除建行外,其他多家银行亦有类似动作。如6月1日,浦发银行宣布上线新一代核心系统,将在客户体验、安全性、产品、服务、运营流程等方面带来提升。

由竞争走向竞合

驱动银行变革的首先来自外部压力,挑战最早从支付领域开始。

自2011年5月26日,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27家公司获得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在小额支付领域,银行始终处于劣势。

艾瑞咨询于6月份发布的2017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11.9万亿,其中支付宝市场份额61.5%,财付通为26.0%,形成双寡头格局。

而一向是银行传统优势的账户和存款,也被“余额宝”的横空出世所打破,此后多家互联网金融推出了众多“宝宝类”理财产品,不断蚕食这一领域。天弘基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余额宝规模已达1.43万亿,超过2016年年底的个人存款总额。

在银行意识到挑战并觉醒时,银行开始了变革与创新,并开启了与互联网金融的竞合之路。

6月22日,中行和腾讯联合设立“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6月20日,农行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6月16日,工行与京东签署全面合作协议;3月28日,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

事实上,阿里巴巴、腾讯和国有大行及多家股份行均有合作,百度也和工行等开展战略合作,并与中信银行联合设立百信银行。

曾任某大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的侯本旗,现为民生金服总裁,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与互联网公司技术的合作只是一方面,深层次的原因是客户行为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年轻客户的消费、理财、支付等行为不断由线下往线上迁移。银行账户沦为他们工资收入和转账的一个通道,支付、理财等业务则享受互联网金融提供的便利,只有在办理按揭贷款等大额业务时,才会把目光投向银行。

金磐石也坦言,互联网企业有很多值得银行学习的地方。“他们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敢闯敢拼,创新没有边界”。银行和互联网企业的出身和基因不同,决定了两者做事风格的巨大差异。

浦发银行副行长潘卫东曾表示,“拥抱互联网就是拥抱趋势,虽然这个趋势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也不是很成熟的方向,但一定要拥抱它。”

据潘卫东介绍,浦发银行这两年形成了数字化经营、数字化获客、数字化风控、数字化营销完善的运营体系。比如这两年浦发的信用卡业务,在同业里增速领先,感受到数字化给银行带来的巨大好处。

不过,金磐石表示:“传统银行不会是21世纪的恐龙,物理网点也将继续存在,但不再是过去的服务方式。未来将以客户自助办理为主、柜员服务为辅的方式开展银行服务。银行将存在于各种场景中,需要金融服务时,扫一扫或挥一挥就能完成。”

达成合作创新共识

其实银行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此前甚至有过不欢而散。较为典型的是建行和阿里巴巴的合作,早在2007年建行就和阿里巴巴合作开展网络信贷,后由于种种原因,阿里自行开展小贷业务,建行也于2012年自建电商平台“善融商务”。

金磐石认为,金融科技本质还是金融。有两种类型,一种是IT公司做金融业务,另一种是银行通过IT做金融科技。传统银行仍具有优势,比如在数据方面,银行的账户信息的真实度更高。

金磐石表示,银行和互联网企业下一步的合作,应该是专业专注。“互联网专注技术,理财、信用卡等回归银行。如果双方在某一领域都有业务开展,合作的前景堪忧。”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在风控方面也遇到不小的挑战。

侯本旗表示:“互联网企业经过风险的洗礼后,才会意识到金融产品刚性兑付的问题很难打破,高收益给了客户,风险却留给了自己。这也使得曾经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的互联网企业,开始对金融和风险有了敬畏之心。”

蚂蚁金服CEO井贤栋在近期蚂蚁开放“财富号”的发布会上表示:“蚂蚁金服是一不小心进入金融领域的,我们擅长的是科技。蚂蚁金服定位是一家科技公司。对目前积累的技术能力,我们将全面向金融机构开放。相应的技术能力,成熟一个开放一个。”

蚂蚁金服资深副总裁、财富事业群总裁樊治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称,金融行业服务20%高净值的用户,是因为技术、成本、效率上不能做到全面覆盖。如果我们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改变金融服务的触达方式,技术有了更好服务用户的能力。

业务需求倒逼银行系统变革

除了外部竞争,银行资产规模扩张和业务高速发展,也对其原有的IT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建行为例,该行的资产总规模从2011年末的12万亿,增长至2016年末的20万亿,客户量、交易量也迅猛增加。2011年建行的网络银行客户数为8454万户,手机银行客户4695万户;个人网银交易量40.4亿笔,手机银行交易量2.06亿笔。

到了2016年末,其个人网银用户增至2.37亿户,手机银行用户2.23亿户,交易量更是达日均7亿-8亿笔。

若银行的系统不做升级改造,根本不可能支撑其现有的交易量。

侯本旗坦言,与互联网企业比较,银行流程效率明显偏低。“尽管流程优化的工作一直在做,部门银行的痕迹仍然明显,问题的核心在于不知道谁对流程的效率和客户体验负最终责任,各个部门都可能以风制的名义增加业务环节。有时风控异化为控制本部门的风险和责任,结果就是业务办理慢,用户体验不佳。”因此,系统的改进和升级,需要由“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转变。

据金磐石介绍,在“新一代”系统之前,建行的客户、产品和账户信息散落在各个系统中,“新一代”统一了客户和产品视图,实现了全量信息的规范和整合。并且简化员工操作,重视员工体验,把员工从繁琐的业务中解放出来,更多的倾向于营销。

侯本旗认为,银行的数据量很大,但此前各种数据是割据的,可能格式也不一致,没办法统一调用。因此,原来海量的数据对银行来说是负担,需要存储和成本。现在要做的是打通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和整合,实现其价值。

科技金融打破创新制约

在银行开启创新及变革的同时,传统的机制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创新有所制约。

在侯本旗看来,业务创新方面,银行和互联网公司的创新驱动存在差异。银行基于B端,是产品驱动型,目标是优化提升,更好地服务客户;互联网企业是基于C端,是客户驱动型,目标是解决客户问题,更多地获取客户。

此外两者体制及容错机制不一样,“互联网公司是鼓励探索,做到一半判断不行就不干了;而银行是一旦启动一个项目,就会想方设法做成。”

还有一点差异是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对象方面,银行多是面向已有客户,而互联网公司是面向整个客户群。以线上的信用贷款创新为例,银行和互联网公司的线上信用贷款一样便捷,利率更低,但业务逻辑不一样。银行更多是基于内部数据服务存量客户,互联网公司更多是基于内外部数据服务内外部客户。在合作中相互借鉴,银行可以从互联网公司的获客和业务创新模式中,看到更多的获客和创新可能性;互联网公司可以从银行的风控模式中,看到自身业务边界。

金磐石总结道:“现在一流的银行,一定是一个好的科技公司。衡量一家银行是不是国内最佳、国际一流,科技很关键。好多银行IT做不好,是因为之前并不是以客户体验为中心开发系统。”

建行北京开发中心处长杨朝晖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金融科技的发展,打破了我们的视角。原来做系统,更多注重自身管理和创新,对受众群体缺乏了解。而新一代系统多从用户的角度思考,再解构自身零件。”

金磐石表示:“我们要以更开放的方式去创新,除了深度挖掘已有的客户资源,还要利用外部合作资源。”

他举例,曾在出差时看到一个卖西装的商户,广告牌上写着“持建行信用卡八五折”。他当时注意到,如果没有建行信用卡,可以当场扫描二维码办理一张虚拟卡。“银行存在的意义,不仅是简单地提供金融服务,还能帮客户做成他想做的事。这样的场景设计和获客思路,是我比较推崇的。”

(编辑:马春园)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