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智家电
最近几年来,太阳能热水器在中国市场的兴起,源于政府的补贴和农村需求的井喷,掩盖了自身的产品不给力缺陷。随着大潮褪去才发现,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裸泳者不少,几乎都没有产品力,只有野蛮的营销推广力。
池梅||撰稿
被誉为“天底下最干净能源”为驱动的太阳能热水器,如今引发市场和用户的关注,却是因为频频出现的产品质量不合格新闻。
日前北京市工商部门通报,在对市场上销售的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类商品进行抽检时发现,产地北京的6款产品热性能、能效等级不合格,在全市下架。涉及品牌分别是:海奥、北大科技阳光、清华浴王和乐万家。
其实这已经不是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一个区域和一个地方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太阳能热水器借助国家政府东风快速引爆市场,并谋求从农村到城市的突破。其产品质量问题就一直相伴左右。
一方面,受困于外部经济环境和政策退出,太阳能热水器市场整体一直走低,导致大量企业的逃离、转型,甚至是破产重组。另一方面,很多太阳能企业抱有投机、圈钱的的心态,不注重产品质量,任由劣质产品横行市场。典型的吃着这一行业的饭,却砸着这个行业的锅。
事实上这并非虚言。此前北京市工商局还发出警示:标称北京新红世纪阳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北大世纪阳光”太阳能热水器,不仅产品质量不合格,按照标称的地址寄送不合格材料还被拒收。说明这是一家典型的投机者,但败坏的却是整个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和产品的口碑。
对于太阳能行业来说,抽检不合格基本上已是“定律”:“年年国抽、年年出现大量不合格品牌”。2016年,国家质检总局在116家企业生产的120批次产品中,10个批次的产品不合格,接近10%的不合格率。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很多品牌已经连续多年抽检不合格,却还在市场上横行,甚至是换个品牌继续欺骗消费者。
在所有这些市场乱象的背后,很多人说主要还是行业缺乏标准,企业投机所致。这只说对了一半:过去,由于行业的进入门槛低,强制标准缺失,让大量的投机者、圈钱者有机可乘,不少本地作坊型企业大行其道,没有技术研发、没有质量监控、没有生产管理,甚至有些企业连国标文件是什么都不清楚就开始生产。而且,市场市场行情越差、生意越不好,企业越在产品质量上采取“偷工减料”,钻空子捡漏子。
另外一方面的真相,就是没有企业认真开发产品,研发新产品。包括太阳能行业的领军企业皇明、四季沐歌、太阳雨,近年来关注的不是产品迭代,而是多元化扩张和不断寻找第二条、第三条新跑道,这带来的结果则是整个行业弥漫着一股强烈的投机心理。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太阳能企业现在有三四百家,但注册资本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很少,真正知名的品牌也很少。入行门槛低,一有利好政策,大家蜂拥而上,一些小作坊式或者贴牌生产的小企业,不管销售团队、资金实力、还是安装服务能力都有限,很难服务好消费者,更难以带动行业升级。
层出不穷的产品质量事故,已经成为横在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升级、技术迭代和体验提升的拦路虎。可以说,太阳能行业到了必须重新洗牌的时候:规范行业竞争秩序,淘汰一批不规范企业,真正引爆行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