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俞敏洪:教育的本质与技术并没有关系

游客 2017-07-16 15:35:09    200801 次浏览

(速途教育7月16日消息 报道/彭盼盼)7月16日,在“变革—学习者主权”第七届世界智慧教育高峰论坛上,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俞敏洪做了主题为“教育与未来——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本质”的演讲分享。

俞敏洪:教育的本质与技术并没有关系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技术应用成为促进时代发展与变革的强大驱动力。将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前提是认识教育的本质。俞敏洪现场表示,技术、互联网、云计算正在改变中国的很多行业,但教育的本质说到底与技术并没有关系。技术能够帮助教育普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与是否将学生培养成为真正的人才,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俞敏洪:教育的本质与技术并没有关系


人类的每一次巨大进步,都源于人类某一方面技术的巨大变革。经过语言、文字、印刷术、电视和广播等重大技术变革后,当今的世界正在被互联网改变。“智慧教育就是将大数据、云计算、个性化相结合,形成无边界、高度互动的教学。但是教育的本质没有变,依旧是如何能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学到知识,并且用最有效的方法将他们培养成才。”

对于互联网和教育的关系,俞敏洪表示,互联网是中性的,本身并不是教育。但教育本身是有目的的,因此,互联网只是为教育服务的技术手段而已。

他分享到,目前,知识的传播从来没有这么快过。信息和知识能无边界大面积达到所有人群、获取知识的成本变低、知识传播手段更丰富,教育领域也变得非常火热。

经过了在线化、移动化和智能化三个阶段后,未来互联网教育的核心是智能化教育。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将推动教学改革,智能批改将节省教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从而推动教师工作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技术将会解放老师40%的时间和50%的精力,使得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教研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的创新,从而使教师的效率和创造力成倍增长。”

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他认为教授知识传递、能力培养和品牌培养三个方面的可替代性依次是60%、30%和10%。机器的优势在于简单环境下标准化和规模化,人类的优势则在于对于对学生情感能力、创造力和复杂决策能力的培养。而品德的培养机器代替不了,可替代性只有10%左右。

传统学习重听讲轻实践,智能学习则将学习和实践同步进行。俞敏洪表示,未来五年,现实 虚拟混合式学习空间的构建将越来越广泛。“人工智能加上VR/AR、3D打印等新技术,可以帮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构建出学习/实践、线上/线下,现实/虚拟高度融合的混合式学习空间,大大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

对于互联网时代教育领域的变革,俞敏洪总结了七大趋势:

一、教育将消除边界,不再垄断;

二、优质教育资源更被关注,和分散性社交相反,教育资源趋向集中;

三、碎片化学习成为重要形式之一,并且随时随地学习;

四、智能化、去教师化的智能学习系统和平台会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基于大数据的学生行为分析,成为教育工作者个性化辅导学生的依据;

六、随着知识产权的保护,内容将会越来越值钱,有偿传播成为常态;

七、移动互联和教育的结合,更多是互补,而不是颠覆,尽管在有些方面,颠覆成为必然。

但是在人格完善、道德完善、思想创新、制度变革四个领域,互联网的作用却不大。

在演讲中,俞敏洪一直强调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他表示,在中国,教育一直是一个狭隘的概念,我们一直认为教育就是教学生认字、教学生做数学题,学习科学知识。但是实际上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体系和人格、人力。教育最重要的核心是良知、理性、判断力、独立思考、精神自由,还有人格独立。这些东西都必须变成未来远远不只十年的中国教育的核心内容。

他认为,所有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更多的是来自于基础思维模式的奠定,如果一个人从小有良知、有判断力培养出来,他的基础思维能力一定具备创新和创造能力,一定不是学科学技术本身能够把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所带动起来的。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