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游戏评分是参考?是认同?还是放屁?
行文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在买一款游戏之前,喜欢看游戏评测吗?觉得各大游戏媒体的最终评分在自己心中的地位有多重要呢?是完全信任媒体,还是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仅仅作为一种参考?抑或觉得这完全就是TM放屁?
IGN评分
想必热爱主机游戏的各位应该对IGN并不陌生,它是最权威的游戏评分媒体之一,IGN出的评分评测游戏可谓都是关注度极高的产品,业界仿佛也已经形成一个“潜规则”,IGN的高分游戏必是神作,信IGN得永生,9分游戏不玩儿枉为人!
·评测分数,说到底还是人给的
但就此会衍生出一个问题,一个人的评价靠谱吗?个人的品味与评判能否抗得起一家媒体的权威性,在所谓的评测输出给玩家群体时,它又如何确保能够在核心群体与大众用户中都能正确传达自己的理解,并保证本身不犯错误呢?或许这个问题并不能由一个人来回答,而是很多“评测”创造者都曾考虑过的一个问题,但不一定有人最终想去解决。
熊猫一哥刘杀鸡,自称“游戏硬核”玩家,利用自身人格魅力吸粉无数
或许也正因如此,很多人宁愿选择相信那些极具个性的游戏主播或者微信公众号,因为他们爱憎分明,就算在某些方面有极大的短板也会很快地被忠实粉丝理解和包容。但与此同时会有大批更强烈的不同的声音袭来,而最终会不会造就另一场吃瓜群众喜闻乐见互怼,可能到最后连主播本身都无法左右了。
其实大部分的游戏评价,评测者都可以用很“流水化”的方式完成。例如参考官方的游戏介绍,套用一部分华而不实的赞美辞藻,再用一套相对固定的风格化模板组织语言结构,再在关键部分套入一些个人观点即可完成,而最终评分只要在一定的合理区间内就都不会犯错误——这里并不是说大家都是这么干的,只不过在日常看到的一些所谓评测中,这种现象并不稀奇。
《耻辱2》
评测不是迎合,但很多用户可能最终都会把参考信息聚焦在那个分数上,也正因为此,我们也总会在社交媒体上见到不少人因为1分哪怕是0.5分破口大骂——要么是其评价与自己观点相左,要么是会有另一批人拿出另一款游戏在分数上和游戏品质上大肆对比一番。最终我们可能会看到的结果就是两方都在竭力地寻找各种理由挖掘无数的信息,从画面对比到软件销量甚至是硬件占比等等,以此来表达“你说的不靠谱”这一观点,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要用别人的分数来寻找认同感呢?
有人说,主流媒体的评分就是在做垃圾比赛,谁快谁赢
也许相比较我认同不认同这件事来说,更重要的是这个分数、或者说这个评测到底有没有失实,究竟有没有误导(或者说引导)不了解游戏的人将其理解成另外一个样子——当然这样一来话题又回到了文章前面提到的,一个人的口味、知识积累总会不全面,但如果脱离了大部分人的认知,那就可能从一种观点变成个笑话。
随着评测的个人、机构、媒体越来越多,大家的标准也在慢慢地被冲淡、或者说“百花齐放”。有的更着重游戏的可玩性,有的则聚焦在视觉、听觉的体验上,还有的也可以从叙事和游戏模式的创新或复古的角度来点评一番。那么既然出发的角度都完全不同,我们又怎么能指望这些评分的基线是在统一水平呢?当然不能,或许我们需要的是真实的,能够在大脑中产生画面感的信息,而非用大量文字堆积出来的结论。
《使命召唤:无限战争》
有时候道理不一定能跟任何人都讲得通,毕竟你我对一款游戏的理解角度也不尽相同,可能在我眼里《使命召唤:无限战争》我不会推荐给任何人尝试,因为在我眼里他就是赶工的不成熟之作,我对动视从COD 4之后就已经失去了兴趣,一年出一款,且每一代作品之间仿佛都没什么创意,几乎是大同小异,明显是在圈钱,相比于此,我更喜欢战地的精良制作,“十年磨一剑”;而我的一些朋友整天在COD多人模式里玩儿的死去活来,大呼过瘾!这又上哪儿说理去呢,你说COD不是神作么?其实,这本身就是个没有结果的争论,只是有些人在享受输出自己观点的这个过程,或者试图当对方触碰到自己的某个点时的防御机制。
有些评测就像白开水,人畜无害但少了点激情
白开水一样的评测不会犯错但缺乏营养,稍不注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又可能引来“杀身之祸”,我倒是很理解一些内容创作者在此时心里的纠结。不过这也不一定是坏事,我倒觉得对于评测者来说,有时间畏首畏尾地打磨自己的行文方式避免挨喷,不如提前做足功课,或者抽出更多的时间好好体验、了解一下游戏本身,哪怕去请教更专业的朋友给一些宝贵的参考意见,再动笔不迟。那些PV,那些微博转发或者“合作厂商”的一个赞可能在这个月保住了你的KPI,但一个人,甚至你所就职的一家媒体的损失可就不仅是钞票了,当然这一切还看人家自己怎么想,嗯?
最后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家媒体,某个评测的结果与你所期待的结果相去甚远,甚至你完全无法认同,你会迁怒于这个创作者本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