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钛媒体:致36氪致未来,也致责任致信仰

游客 2017-07-11 14:45:31    201124 次浏览

钛媒体:致36氪致未来,也致责任致信仰

看到 36 氪针对钛媒体昨日深度调研案例文章《36 氪再陷“涉嫌诈骗”漩涡,中国股权众筹已近落幕》 发的两封声明,我们极为震惊,这两封声明不仅毫无专业性可言,不谈任何本文所涉及具体事实的对与错,也不谈 36 氪曾经在其中扮演角色的是与非,只谈钛媒体的动机,和极力撇清 36 氪与此事中涉及的股权众筹业务的关系;更是对钛媒体所做案例研究报道的动机进行妄议揣测下,进行了极端侮辱,将我们的正常客观调查研究性报道引向“恶意竞争”,并在律师函最后竟然还搬出了政府管理部门来暗示施压。

对此,我们表示非常遗憾,虽然该声明由 36 氪媒体平台发出,但我们依然怀揣善意,不希望把此划入这是 36 氪媒体对竞争对手的恶意打压。但是,我们必须先声明的一点是,做一级市场的调查和研究,提供最有价值的泛科技新经济领域信息,这是我们作为钛媒体定位和立志做全球一流“专业信息平台”的本分,不会因为对方是不是 36kr 提供的业务,还是 38kr 提供的业务而改变。同时,我们仍然希望回归事实来谈问题,而非情绪,但如若是借由政府之手来打压科技行业得来不易的言论空间和钛媒体公司,我们相信 36 氪也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当然,我们宁愿相信,不会有这一天,权当提醒。

接下来,我们正式开始,理性地具体谈谈事实与问题。

36 氪声明的标题直言“钛媒体恶意中伤和抹黑”,且不论这种“妄加揣测的动机论”从何而来,是不是对钛媒体名誉权的侵害,我们先看具体的声明内容有什么问题,一共分为四点:

1、称钛媒体对 36 氪公司业务架构,混淆视听。即“文中称 36 氪属于媒体业务品牌,而非金融公司的。母公司北京协力筑成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已于 2016 年 12 月底完成了对旗下业务重组。我的文章所提及的“股权众筹”业务所属协力创成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和 36 氪(媒体)、创投助手、氪空间分属不同的独立公司。” 简而言之,股权众筹业务和 36 氪没有关系,那是“创成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事⋯⋯

2、采访过程存在严重违反新闻客观真实性的问题,称我们只单方面采访了某个“爆料人”,并且对 36kr 众筹总裁袁俊的话断章取义,有所隐瞒。

3、称我方采访失实,其已采取法律手段,并贴了一封律师函,但是律师函中也未说明任何具体失实之处,仅称我们披露的信息属于“保密业务”。律师函中还不乏恐吓之语,包括搬出了多个政府管理部门的名讳。

4、称将继续“劈荆斩棘,为投资人服务”的情怀。

以下是我们就相关内容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和回应:

第一点,关于猿团“股权众筹”业务到底算不算 36 氪的说明。

这问题我们不做任何结论式评判,但是我们提供整个事情的说明。36 氪声明里举了那么四家公司名称,首先,这四家公司既然都以 36 氪品牌部的名义来声明,那么要想彻底分开,肯定也是很难说清楚且自相矛盾的了。公司是公司,品牌是品牌。其次,钛媒体的文章并没有提到其中任意一家公司名称,根本谈不上混淆四家公司。且不说这些眼花缭乱的公司,外界是不是知情了,就即便有四家公司,猿团股权众筹业务,到底能不能称作是来自“36 氪”的众筹业务,我们也可一层层来说。

文章所涉及的“猿团事件”,是 2015 年 7 月 7 日开始在 36 氪股权众筹平台上进行天使轮众筹路演的。2015 年 11 月初,猿团天使 轮在 36 氪股权众筹平台上进行众筹路演。当时,所有的线上入口和线下活动名称都显示的是 36 氪, 事实上,很多我们访问中的投资人也正是看中了 36 氪品牌的信用背书,才对 36 氪股权众筹平台产生了更多的信任而参与其中。

在猿团众筹投资人提供的 36 氪收取众筹服务费公司流水显示:猿团项目众筹,收款的公司是北京协力筑成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即 36 氪在声明中所称的与媒体业务共用的母公司),这个公司同时也至今是 36 氪媒体多个微信公众号的认证注册公司,经查也是“36 氪”商标的持有公司。

2015 年 9 月 1 日,收取众筹服务费 10.3 万。2016 年 2 月 4 日收取服务费两笔 23 万。难道可以收钱的时候说我是 36 氪,出事了就说“我不是 36 氪”了??

钛媒体:致36氪致未来,也致责任致信仰

36 氪收取众筹服务费公司流水

36 氪官方为猿团众筹人员共同所成立的合伙公司名称,至今也叫:“嘉兴叁拾陆氪柒号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并没有改名。这么大的字,还要说我跟 36 氪没关系吗?

钛媒体:致36氪致未来,也致责任致信仰

36 氪发给投资者的风险提示书也显示,

钛媒体:致36氪致未来,也致责任致信仰

以 36 氪平台公司(北京协力筑成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做的投资风险揭示书

钛媒体:致36氪致未来,也致责任致信仰

猿团项目 36 氪众筹支付完成提醒硕大的 36Kr LOGO

钛媒体:致36氪致未来,也致责任致信仰

钛媒体:致36氪致未来,也致责任致信仰

猿团项目众筹页面左上角和底部说明硕大的 36Kr LOGO 还有 36Kr 相关业务路径入口

根据 36 氪官方公布的信息,2015 年 3 月 26 日,36 氪名称由“北京协力筑成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改为“北京协力筑成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经营业务也增加了金融信息服务、投资管理、资产管理、项目投资等内容。

2015 年 6 月 15 日,在 36 氪网站中一篇题为《你从“36 氪股权众筹平台”上得到的,可能比创立一家公司还要多》的文章清晰的写着,“他(刘成城)用了半小时介绍了 36 氪股权众筹平台(z.36Kr.com)。”从域名到称谓,全部带有 36 氪。二十多天后的 7 月 7 日,猿团众筹项目在 36 氪股权众筹平台上线路演。

钛媒体:致36氪致未来,也致责任致信仰

钛媒体:致36氪致未来,也致责任致信仰

2015 年 6 月 15 日,36 氪在网站上写下愿景,未来成为中国第一股权众筹平台

而 36 氪在声明里提到,现在股权投资(众筹)业务已经剥离到一家叫做协力创成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了,跟 36 氪无关。我们看看这家公司是谁?经工商资料查询,这家公司是上述“北京协力筑成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100% 控股的全资子公司,所以我的业务出了事,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说放到子公司去就跟我无关了?

钛媒体:致36氪致未来,也致责任致信仰

直到今天,36 氪声明所言的金融业务等官方入口依然挂在 36 氪媒体的官方网站和醒目的一级入口里。36 氪金融、36 氪股权众筹的工作人员的微信名称,都是以 36 氪的 title 命名,相信大家在各大微信群里都能看到。

同时,真的 2016 年 12 月之后,36 氪的股权业务就不再叫 36 氪了吗?

以下截图全部来自 2017 年 6 月,以 36 氪股权投资名义所进行的投资路演和众筹业务,来自 36 氪官方工作人员朋友圈、路演直播平台、官方微信公众号,我们事实说话:

钛媒体:致36氪致未来,也致责任致信仰

钛媒体:致36氪致未来,也致责任致信仰

钛媒体:致36氪致未来,也致责任致信仰

钛媒体:致36氪致未来,也致责任致信仰

钛媒体:致36氪致未来,也致责任致信仰

钛媒体:致36氪致未来,也致责任致信仰

所以这些还不足以说明,36 氪股权投资(即股权众筹)至今一直在以 36 氪的名义经营吗?以上截图都时间都为今天。

综上,

1、我们再次强调下,我们不针对任何 36 氪的媒体业务和媒体团队,我们在案例调查文章中也描述得非常清除。互联网金融是钛媒体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我们报道了很多 P2P、股权众筹等诸多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兴衰,也报道过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问题。不单独针对任何人,我们看的是重大行业的重要典型案例。

2、不能否认诸多众筹投资人,都是冲着这是 36 氪的品牌信任度去的。

3、36 氪所称,2016 年 12 月底才完成了旗下业务重组,将其股权众筹平台与 36 氪媒体的品牌进行了剥离。曾经 36 氪的创始人在多个场合强调,36 氪不是一家媒体,而是一家金融公司(有多家官方媒体和视频为据)。如今,我们也很高兴看到,36 氪愿意回归媒体,重新来寻找媒体的价值,是对钛媒体一直坚守的第三方独立信息媒体行业的认可,有更多人来加入钛媒体一直信仰和持续五年不懈努力的领域,是好事不是坏事。但是,因为这个,我们就可以说 36 氪官方曾经言之凿凿所说其旗下分为 36 氪媒体、36 氪金融、36 氪股权众筹和氪空间四大业务中,除了媒体,其他出了事都和 36 氪无关了吗?难道成立一个全资子公司,或者改个名就与 36 氪无关了吗?

4、且不说现在想“甩锅”,还根本还没有完成利益隔离,完全都还在一个入口都叫做 36 氪的网站和同一母公司利益关系体内,在很多活动场合(上述证据已经说明了到 2017 年 6 月仍没有实质变化)都还光明正大顶着 36 氪的光环;

即便是以后“甩”出去了,或者改个名了,难道 36 氪就不需要为历史上所发生的问题负责了吗?这种毫无责任感的一味“甩锅”,到底是跟声明所说的要跟我们讲正义、讲格局,还是讲笑话呢?

5、因为有媒体,进入其他业务就可以免于被报道和曝光的权利了吗?那么腾讯有没有媒体、网易有没有媒体、乐视又有没有媒体?有好事时,都和媒体品牌利益均沾,出了不好的事,就立马说我是媒体,不能允许媒体“同行报道”,否则就是恶意竞争,这真的就是好的吗?

第二点,对于“采访过程存在严重违反新闻客观真实性的问题,即只采访了某一个爆料人”的说明。

我们是不是只有采访一个“爆料投资者”?我们继续用事实说话,以下是我们的部分被采访人员名单,这些都在报道文中有所体现,所有采访均有录音,所有官方渠道调取的资料均有文件证据:

1、雷宇

猿团项目众筹投资者(尊重投资者意见,为化名);

2、谢恩明

猿团创始人 (两个手机号码均联系不上微信设置好友添加限制) 

3、胡功欣

猿团项目 36 氪平台第二轮众筹领投人猿团前员工

4、唐诗

猿团前员工

5、许靓

36 氪公司猿团项目对接人(有引用有记录)

6、陈峰

36 氪公司法务参与猿团项目 (有引用有记录)

7、水先生

猿团众筹投资人

8、苏先生

猿团众筹投资人

9、林天

猿团众筹投资人,同为宏力能源众筹投资人

10、云南年轻夫妇

猿团众筹投资人

11、袁俊

  36 氪股权投资总裁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袁俊的采访。以下来自钛媒体本报道的记者李非凡的口述:“2017 年 7 月 10 日上午 8 点 40 许,我与 36 氪股权投资总裁袁俊先生通了采访电话。我在文章中所引述的袁俊先生的话,都有据可查,袁俊先生从他的角度给我解答了整个事件他的看法,并建议我与领投方蒋涛先生进行联系,并可以提供联系方式。我回答说,蒋先生的联系方式我们有,而且这几天我们一直在联系,但对方暂无回复。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电话里和微信里都没有袁俊先生给我提供所谓联系方式的记录,而且蒋涛先生联系方式是我们已有,且早已开始联系的。”

不存在任何 36kr 声明所说歪曲或者隐瞒,欢迎袁俊公开说明我们到底隐瞒了什么?袁俊解释的 36 氪已分为四个公司,所以猿团众筹业务已和 36 氪无关了的说法回应,我们认为比较滑稽,这已经在第一点中进行了详细说明,不赘述。

12、蒋涛

猿团天使天使投资人领投人(提纲发出采访未获回复)

遗憾的是,截至钛媒体昨天发稿,蒋涛都没有回复,但根据极客邦事后的声明描述,他们也是这一 36 氪股权众筹项目的受害者,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所谓的领投,是被 36kr 拉过来的,同时,他们也否认了 36 氪相关负责人的说法,认为自己的 100 万投资款全部到位,且不应该承担所谓领投责任,认为 36kr 官方人员的说法是造谣,并对此进行了声明。

针对文中描述的这段:

36 氪现在对接该项目的人员许靓表示,“  如今 36 氪也联系不上蒋涛 ,领投方极客邦表示蒋涛已经离开该机构, 对于 36 氪的问询并不配合。”,

极客邦的声明也说,从来没有收到过任何来自 36 氪人员许靓的联系,蒋涛作为创始合伙人更从未离开。针对 36 氪所说因为与极客邦有保密协议所以不能把尽调材料公开给投资者的说法,极客邦的声明则说,从没有跟 36 氪签订任何保密协议。对于 36 氪所言,猿团众筹 36 氪官方网站上的尽调信息都来自领投方极客邦的,极客邦也予以了否认,称所有猿团众筹的网站信息都由 36 氪自己制作,根本与极客邦无关。

由于时间原因,我们未能在发稿前极尽采访,若有疏漏感到非常遗憾。对于双方的各执一词,我们还在进行更详细的信息了解,会做进一步报道。

13、我们掌握了猿团的银行流水账单,查看了相关转账信息,工资发放人员信息,包括注册资本金直接转移给了不相关的外部公司是否涉嫌“抽逃”,投资款则还作为谢恩明债主的工资发放等等;

14、调取了法院判决公文,掌握了谢恩明曾经在法院的判决纪录;

15、调取了企业工商资料、查看了多方合作协议等等,均在文章中有所体现。

不再一一言尽

综上,钛媒体的这一调查案例研究,采访极为充分有理有据有逻辑。

第三点,关于“律师函”的说明。

这一点没什么好回应的,整篇律师函没有一点跟事实相关的信息,发威胁谁不会发,我们不希望收到的律师函都像乐视一样不讲道理。

但是针对 36 氪公开发布的对钛媒体进行正常案例研究所做妄加揣测和抹黑行为,以及声明里不符合事实的内容,我们也已经做了证据固定,同样保留进一步采取法律措施的权利。

第四点,关于“情怀”的说明。

这是我们最不愿意说的。到底谁自创立以来就一直坚持和坚守媒体的价值,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践行理想,言行一致,也从未因风口变来变去而改变自己自己的定位,大家一目了然,虽然做的真的很辛苦,也没有疯涨的估值,没有创造什么投资界的神话故事,但是我们坚持下来了,还在变得越来越好。我们向来用行动说话,用结果来说话,不做无谓的口水。

如果非要说所谓“为投资者负责”的理想,我们的目标也是,努力能提供更准确更真实更高效更完整的信息,努力做到更专业,而不是为了凑交易数量,草率行事。

钛媒体一直以来都以“技术信仰”和“专业主义”为价值观,是一家围绕科技价值来搭建的信息平台。我们自己就做了很多技术上的新尝试,也极其关注真正有技术创新能力的团队和公司。这也意味着我们并不是一家“创业综合服务商”(36 氪的定位),我们也并不以“信仰创业”为价值观,我们很乐于帮助创业者,但我们并不认为“创业者”有天然的道德优势,有免于被批评只能被吹捧的权利,包括对我们自己作为创业公司也是如此自我要求。

非要说,我们应该是“财经科技综合服务商”。这是为何我们的业务都是围绕科技价值和科技新经济的生态来搭建。本质上我们从不认为自己与 36 氪有过多的竞争。虽然科技领域的创业者颇多,颇有交集,但是从泛科技的角度看行业生态,和从创业的角度看行业生态,仍然会因为切入点不同,价值观不同,而在行为路径上大相迳庭。

以上是针对 36 氪四点声明的一一说明。最后再强调一遍,我们始终不认为因为和 36 氪媒体是竞争关系,所以就一定要曝光 36 氪股权投资的业务问题;也不认为我们因为和 36 氪媒体是竞争关系,就一定不能曝光 36 氪股权投资的业务了,必须沉默。对我们而言,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足矣。

至于外界一些恶毒的评价,以及说钛媒体活该估值比 36 氪低之类的嘲讽,以下这句话来自钛媒体创始人赵何娟的平静回应,仅做引用:

“如果一个人的格局,一个媒体的格局,就是在于毫无顾忌的进入任何领域,都可以为所欲为,不讲责任,只讲利益;不讲敬畏,只讲估值;不讲专业,只讲画饼。这样的格局,我不要也罢。我信仰的未来媒体形态,是一个你们根本看不到和想象不到的世界。我说过,有的人天生骄傲,只因内心有不可撼动的信仰。”

我们的很多做事风格,也许是孤单的,但是内心安稳,我们相信自己,就相信未来。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