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为园区提供解决方案 共享电单车B2B思维露头

游客 2017-07-10 05:18:52    201107 次浏览

共享单车运营细则尚未落地,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多地“不鼓励共享电单车”似乎板上钉钉,作为自行车的自然延伸,志在10公里出行生意的共享电单车一直处于尴尬境地。

近日,云造科技宣布转型B2B维度的共享单车/电单车解决方案提供商,在CEO邱懿武看来,政策尚未放开前,共享电单车在城市市场比较困难,即便政策明朗,作为共享单车的自然延伸,后进入者的机会也不是很大,真正的市场机遇在于个性化定制的厂区、园区、景区等B2B市场。

云造科技去年底就加入了ofo的城市大共享计划,给后者提供了500辆左右的定制电单车,今年初,关于这批ofo品牌共享电单车的消息不断出现,但并未得到规模上路。邱懿武坦言,这是一次区域性尝试,ofo有自己的考量,而对于云造科技而言,验证了共享电单车定制化解决方案的可行。

这是云造科技对共享电单车审慎的思考结果,创业四年,云造科技以短途出行领域智能硬件设计公司的形象示人,先后发布了云马X1、云马C1、云马mini、云马evelo和云马pony五款产品,在全网销售的思路上,邱懿武一度认为可以学习做“自行车领域的小米”,而这家公司确实接受了顺为资本领投的天使投资。

但共享经济在自行车出行的爆炸打乱了云造科技的计划,邱懿武对这种冲击并不讳言,整个自行车行业,除了为ofo做代工的,多数大众销售品牌产量都严重下滑。

投资人并非没有建议邱懿武直接杀入共享领域,做单车还是电单车都可以,但错过了不能用继续犯错来弥补。邱懿武认为,无论共享自行车还是共享电单车,城市市场的机会基本没有了,至少做不成太大的产业规模。

原因有很多,摩拜和ofo已经两强优势明显,共享电动车是自行车的自然延伸,本身市场规模就小,运营成本则会倍增。相对而言,政策的更加不明朗,决定了共享电单车创业者不可能采用网约车、自行车砸钱的运营策略。

基于这种判断,云造科技专心做供应商,以解决方案定制化的模式接入共享经济。“我们创业以来销售了4万台电单车,而采用共享经济‘以租代售’的模式,市场机遇更大”。

邱懿武透露,不直接面向用户,并不意味着没有商业机遇,马上在城市市场与合作伙伴有大动作。

云造科技更在意的市场,在于厂区、景区、园区这些特殊场景。邱懿武举例认为,扫码支付、扫马骑车,培养了中国网民扫码习惯,降低了接受新事物的门槛。在很多景区和园区,传统的租赁方式不被用户喜欢,扫码取车还车、分时自动计费成为趋势,很多景区、园区找上门要求云造科技定制产品。

相对于城市市场,园区、景区用户、峰值相对固定,运营成本就会低廉很多。多数场地范围要比自行车覆盖的3公里大很多,共享电单车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并不局限在两轮车,三轮车、多轮车、高尔夫车类型等异形车更受欢迎,动力品类也不相同。

因此,区别于之前产品主导,云造科技转型瞄准了智慧出行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共享单车/电单车系统解决方案、有序化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智能化运营系统解决方案以及能源共享系统解决方案等,为不同场景和客户定制个性化、智能化的整体出行解决方案,为未来城市出行创造更多可能。

这些解决方案实际上能在城市市场和园区类市场进行快捷切换,比如结合共享充电宝的模式创新,云马的可拆卸充电宝式电池设计,为电池能源的共享提供可能。

与合作伙伴的两款共享车型,沿袭了云马C1和云马mini可拆卸式的小电池设计,可方便放入口袋当中。

未来,配合智能换电柜的分布和落地,用户可以通过扫码租借电池的方式,自行更换车辆电源,保证车辆时刻处于高效、充分的运营状态。自动售卖机式的充电柜设计,未来将与便利店、快餐店等线下网点合作,将能源的供给点,遍布在用户触手可及的日常生活场景。

得益于对B2B市场的探索,邱懿武透露,今年上半年就完成了去年一年的营收,并且已经实现正现金流。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