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游戏是小众文化,还是互联网时代的关键事物?

游客 2017-07-06 10:35:29    201144 次浏览

这几天,《王者荣耀》和手机游戏成为争论焦点。即便当年玩游戏的年轻人现在已经成长为父母,但围绕游戏的争论跟很多年前相似,我们并不理解它。其实,对周围的很多东西尤其科技带来的东西,我们都缺乏基本的理解。比如,多年前批评年轻人过度使用电脑的长辈们,现在可能也变得离不开手机屏幕,他们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自己也进入微信群和朋友圈所塑造的实时化的时代。

现在或许是好的契机,它促使我们去思考,怎么面对我们周围越来越多的不能理解的事物?现在,最难以理解的东西其实是互联网和技术。随着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融合,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浪潮,更多新事物在出现。表面上看,互联网似乎已经变得容易理解,我们可以用它进行支付、购买商品、购买服务,我们可以用它获取资讯、进行社交。而事实可能正相反,背后的复杂性可能正变得越来越高,比如,我们并不真的了解我们在网上留下的照片、数据意味着什么,我们并不知道在信息采集协议上点同意意味着什么。

游戏是互联网中我们最不理解的事物之一,恰好它容易引发公众争议。其他类似量级的事物大概还有新出现的人工智能、持续引发更激烈争议的转基因等等。由于不了解游戏,类比是无力的,支持的人将它称为当代的艺术,而反对的人将之类比为香烟,也有人偏激地称之为“电子鸦片”。实际上,就具体的《王者荣耀》游戏而言,或许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是把它看成当年开心网的开心农场和抢车位,当人们的线上生活和线下生活以某种方式融合起来后,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形。某次在高铁上,被迫旁听旁边的旅客玩棋牌游戏,他用语音和牌友聊天,用语音指挥其他玩家,我突然意识到,线下和线上的融合可能在让线下的现实世界更像线上的数字世界。这个旅客玩游戏时,他就像在棋牌室里一样,他的体会可能跟我们在微信群里跟朋友聊天、跟我们在咖啡馆跟朋友喝咖啡有些相似。

在现在,能引发巨大关注和争议的技术事物,类似游戏的大概只有人工智能和转基因。人工智能还很新,一方面它是学界和企业界追逐的新科技进步,一方面我们又听到很多担忧的声音,比如来自著名物理学家霍金跨界而来的担忧,他担心,“彻底开发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灭亡”。转基因引发的争论则更久,在公众层面引发的担忧更深,很大程度上正是源于不理解。其实,转基因已经是生活中的日常现象,随着科学界找到与大众沟通的方法,很多误解被澄清了。去年《科学世界》杂志曾刊文解释,转基因生物制品已经“随处可见”,它所列的清单中有:啤酒、维生素C、胰岛素、棉纺织品等常见物品。

过去,不被理解的事物往往出现在小众的文化艺术领域,然后因为某种机缘成为大众现象,引发关注。至今恐怕多数人还在争论,杜尚把小便池送去展览、把现成品变成艺术,这究竟是什么?

现在,技术进步带来更多难以被理解的事物。有些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比如,在SpaceX未能成功发射之前、在特斯拉电动车没交付之前,马斯克像一个大话王,现在这些看着都自然而然。有些则不会,譬如大众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或许会始终停留在带来恐惧的“毁灭论”上面。

当互联网和小众文化结合,也会带来相当多的难理解的事物。一方面,互联网的传播力经常把小众事物突然间变得大众,引发关注也就是带来巨大的用户和流量,而很快这些人群又都消失,像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玩的“快闪”游戏一样。

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技术活力和用户人群不断创造出各种难以理解的事物。比如,移动直播吃饭、走路,为什么有人看?为什么有人打赏?又比如,在移动视频里面,喊麦的天佑为什么会成为红人?又比如,卖货的网红张大奕究竟意味着什么?又比如,游戏电竞比赛真的能算是体育比赛吗?

对我们能理解的事物,我们往往心存好感、感到安心,但现实是,越来越多的事物超出我们的理解。比如,作家韩寒不错,电影导演韩寒也不错,赛车手韩寒他参与的也是“正经”的体育运动,但最近他组队参加电竞比赛也拿了一个冠军———于是在公众视角下,对他的身份认知有点乱。对于不断涌现的不可理解的事物,如果它像人工智能一样事关重大,那么我们自己就有责任去理解它,如果它是小众又非我们自己关心之事,我们往往选择视而不见。话说回来,游戏究竟属于哪一类呢?多数时候,在公众的普遍认知中会把游戏看成小众文化,而现在突然爆发的争论似乎让人醒觉:游戏似乎应归入事关重大那一类,变成了一个我们需要理解的关键事物。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