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毁尸灭迹,用酸还是用碱?警察一样都会找到你

游客 2017-07-05 09:50:23    201113 次浏览

来源:环球科学微信公众号

用酸或碱处理尸体,掩盖犯罪事实最终逃之夭夭,好像是电视剧里的高智商罪犯才会干出的事。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出现过这样的化学狂人,只不过他们最终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化学家Raychelle Burks通过一个实验证明了,利用酸碱处理尸体的想法看似天才,实则智商感人。

如果你问一个化学家怎么定义和区分酸碱,他可以滔滔不绝地跟你大谈阿仑尼乌斯公式、酸碱质子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等等等等。但是对法医来说,他们对于这个问题有自己的判断标准,那就是依据物质破坏软组织、毛发、指甲、牙齿和骨骼的程度进行识别。讨论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为了给《绝命毒师》写剧评,它对于研究犯罪分子毁尸灭迹的手段也具有实际意义。

毁尸灭迹,用酸还是用碱?警察一样都会找到你《绝命毒师》中,主人公利用氢氟酸处理尸体

翻看厚厚的卷宗,我们能看到不少利用化学品处理尸体的都市传说。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英格兰最臭名昭著的杀人犯John Haigh使用硫酸处理了至少6名受害者的尸体,他因此而被称为“酸浴杀手”;取材于现实故事的电影《毒品网络》(Traffic)设计了利用氢氧化钠处置尸体的情节;2003年,美国生物化学家?Larissa Schuster 在处理自己丈夫的尸体时使用了盐酸。多亏了法医专家,我们才能从点点滴滴的证据碎片中拼凑还原事件的全貌。

毁尸灭迹,用酸还是用碱?警察一样都会找到你  John Haigh使用硫酸处理了6到9名受害者尸体 图片来源: ? Daily Mail/REX/Shutterstock

酸与碱

我选择一些典型的酸和碱来处理软组织,比如H2SO4,HCl, NaOH和KOH,它们主要是通过水解作用来破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核酸这些大分子,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地分解小分子。相较于酸,碱法水解的表现更好,它们也经常用于合法的动物尸体处理。这可能是因为碱对二硫键有更强的破坏力,而二硫键正是蛋白质结构的关键。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碱能更迅速地毁坏毛发和指甲。毛发主要是由角质蛋白组成的,含有大量半胱胺酸和二硫键,因此角质蛋白比较稳定,相较于其他种类的蛋白质更不容易溶于特定溶剂。但是二硫键非常容易受到碱法水解的影响,家里地漏堵过的人可能都知道,如果倒点漂白剂或NaOH,毛发几分钟就溶解了。指甲也富含角质蛋白,因此研究人员也观察到它们更容易受到碱的破坏。但是酸破坏骨头和牙齿的能力要强于碱,这可能是因为羟基磷灰石在酸性条件下更容易溶解的缘故,不过这个反应的速度非常慢,在室温和标准大气压下将骨头完全浸没在酸液中,依据酸的种类整个溶解过程会持续一天甚至更久。米兰大学的Cristina Cattaneo领导的团队专门将猪骨分别浸入酸碱溶液中,对它们进行外观、结构以及化学组成上的分析,发现使用酸和碱对骨头的外观影响和破环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简单来说,虽然酸溶解骨骼的能力很强,高浓度的强碱实力也不容小觑。Cattaneo团队一篇刊登在法医学期刊(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上的文章详细地描述了骨头被碱处理的后果:“粗看之下骨头结构很完整,仿佛没受到什么破坏,但是只要轻轻一碰就发现它变得很脆并开始剥落。”那感觉就像是捏碎了一块酥饼。

我的DIY实验

你可能会好奇我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因为我用之前购得的碱和DIY商店买到的酸亲自实验观察了一把。碱是用于清理下水道的市售烧碱,酸是用来调节水池pH的盐酸。像其他研究者一样,我用了猪排骨和猪颈骨作为研究对象,并花了一周时间观察记录猪骨破坏的程度和酸液碱液的外观变化。在它们的作用下,样品都发生了毁灭性的变化。

假设我就是一名毁尸灭迹的罪犯,在我完成上面这些事情之后我能否就堂而皇之的逍遥法外了呢?根据以往同类型罪犯的经历,这恐怕是不可能的。在采买阶段,我就已经被商店的监控捕捉到了,商店也有我的购物清单,而这些证据往往在调查阶段就被警方掌握了。这也是科学家进行化学抛尸研究的主要原因,如果调查人员知道哪类酸或碱可以被用于处理尸体,他们就能对这类物品的购买者多加注意。

当使用化学物品处理尸体的时候,很有可能不能完全将其摧毁。即便是我花了好几天时间处理的小块样品,最后还是残余了一些物质供我分析研究。Cattaneo团队写道:“处理整个尸体的手段和处理小块样品的方式很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Schuster的案子就是很好的说明。她将自己的丈夫放在盐酸桶里,然后放进储物柜。在目击者和购物记录的帮助下,调查人员轻易地就锁定了藏尸位置并辨认出了尸骸。2008年她被判处无期徒刑。

即便犯罪分子像Haigh一样侥幸抛尸成功,警方照样能破案。调查人员在对他的搜查中发现了28磅人体脂肪,一副假牙还有人脚,之后他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1949年他被处以绞刑。

就像杰弗雷·乔叟在《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里讲的那样,“事情终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内容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