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Nike、Adidas纷纷将中国沿海的代工厂转移到东南亚,那里便宜的劳动力可以让生产成本不至于攀升得太快。
这就是全球化生产的好处,哪儿便宜就往哪儿去。现在,国内互联网创业圈也在干一件同样的事,并且还慢慢的形成了一种新的创业套路。
这种新套路是,先占领海外市场,再回国发展,或者干脆就是做海外市场。
音乐社交平台Musical.ly最近宣布要回国了。这家公司之前之所以受到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国外的用户数据很好看。
去年公布的是,他们在欧美有接近1亿的用户量以及超过1000万的日活数。对比一下,在美国音乐视频社交领域,刚刚被投资的Smule月活跃用户数约为5200万人。
Musical.ly并不是一开始就想直接做海外市场,当时因为在国内市场上获客困难,只能孤注一掷把精力全部投向了海外,没想到思路正好符合了欧美年轻人的娱乐心理。
在2016年5月项目的C轮融资时,挤进了GGV、启明创投、Greylock Partner、DCM中国四家投资机构。而在数据跑起来之前,创始人自己说,团队见过20个投资人,没有一个人敢投。
投资看的是投入产出比。对于项目来说,越低的成本意味着单位产出会越高,投资回报也会越大。在欧美市场上,Musical.ly显然可以用更低的获客成本产出更多的UGC内容。
反观国内,当时视频社交并没有形成窗口期,用户对这类娱乐方式接受程度有限,更加重要的是,在移动互联网红利消失的背景下,线上流量获取艰难,线下流量过于分散,很多爆款应用都呈现出昙花一现的状态,很难有办法去维持用户的持续增长。
所以,Musical.ly在当时出国,跳过了很艰难的一步——教育用户;但也相当于放弃了用户最多的市场。实际上和Nike,Adidas在多年前做的事情一样,生产和用户都在海外市场,只有设计理念留在了国内。
国内移动互联网创业处处是红海,更多的创业公司开始青睐这种路径,比如Kika,APUS,猎豹,mico,赤子城等等,出海创业、两头在外的群体正在越来越庞大。
而Musical.ly此时宣布归来将是另一种创业实验。
在他们出国的两三年间,国内视频社交的窗口期被打开,市场迅速成长起来,不仅仅是创业公司,成熟公司甚至是巨头们都在入场,有的是自己孵化项目,比如、今日头条,有的是采取投资入股的模式,比如腾讯。
待到市场成熟再归来,Musical.ly虽然现在已经不用把精力放在教育市场上,但是此时面临的压力并不会比三年前小。
对于一款新的社交平台来说,要么有强大的导流方,比如今日头条旗下的抖音,要么有好玩的方式,比如快手(不过快手的社交属性并不强),否则很难在赛道中跑出来。除了换个名字,回归的Musical.ly显然需要有更加本土化同时又更加有创意的打法,如何把国外用户的UGC内容和国内用户的娱乐方式嫁接起来,是一个关键点。
而且,更加严峻的形势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战场上,窗口打开的时间已经越来越短了。有VC机构就称,半年一个的窗口期现在已经演变成以季度为单位了。说法可能略显夸张。但是资本和用户的专注力确实已经越来越分散,国内市场留给Musical.ly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当然,如果Musical.ly的先出海再回归的路径能够走通,也将为后来者提供一条新的创业路径。向传统行业学习,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发挥每一个市场的优势,做见缝插针的事情,把握住价值链的最高端后,最终再来收割中国市场。